如何看待2025年一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登顶中国第一?
看到很多网友在讨论,荣耀好像没有出现在榜单里面了,这可是带着深圳国资委的期许的一个手机品牌!之前还有一个话题,在讨论的是荣耀magic7系列的销量问题,同样是旗舰手机,好像并不叫卖。再加上荣耀赵明的离职,让荣耀这个品牌一下子就处于一个待观察购买的品牌当中!
然而在这个过程,小米却跑的很快,在红米+小米双品牌的运营下,销量冲上了第一名。华为回归的成绩还是很稳的。2025年红米K80系列发布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带动了很大的销量。
红米K80系列以360万台销量刷新行业纪录,其“全系2K屏+骁龙8至尊版芯片+6000mAh大电池”的越级配置,配合“新国补”政策下最低2124元的售价,精准击中中端市场需求。对比友商同价位机型,K80系列在性能、屏幕和续航上形成碾压式优势,甚至带动高通为其庆功送蛋糕。
小米15系列则凭借与华为Mate70的正面竞争,以393万台激活量领跑高端市场。国产供应链(如华星屏幕)的成熟和小米之家的线下渗透率(3万家门店),进一步巩固了双品牌协同效应。
2025年实施的智能手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刺激了2000-4000元价位段消费。小米通过Redmi Turbo4等中端机型承接政策红利,而苹果因Pro系列未纳入补贴范围导致需求受挫,成为前五名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牌。
而荣耀Magic7虽搭载骁龙8至尊版芯片和超声波指纹,但用户反馈暴露了系统卡顿、车联功能故障等体验问题。标准版与Pro版价差过大(USB 2.0接口争议)、屏幕色彩不均等硬件缺陷,使其在小米15和华为Mate70的夹击下显得竞争力不足。即便赵明曾用AI点2000杯咖啡造势,也未能掩盖产品创新乏力的事实。
听说荣耀也受到了华为的影响,华为以18.04%的份额重夺中国市场第二,其折叠屏Pura X系列和Mate70系列不仅抢走高端用户,还与荣耀共享的经销商渠道产生冲突。荣耀线下门店超70%的销售占比,在华为强势回归后面临“二选一”的挤压,导致销量断崖式下滑。
而赵明离职暴露了荣耀内部治理问题。董事会与高管团队的权力博弈(如赵明索要人事权被拒)、频繁的高层变动(前董事长万飚辞职),以及IPO前估值缩水23%(从2600亿降至2000亿),均让投资者信心受挫。尽管完成股改并引入中国移动等新股东,但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让上市故事缺乏说服力。
华为凭借供应链恢复和折叠屏技术稳居第二,vivo、OPPO通过X200和Find X8系列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苹果则因创新疲软和补贴缺失连续下滑,13.7%的份额创下近年新低。中小品牌在“性价比军备竞赛”中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不过2025年的中国手机市场,印证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残酷法则。小米登顶是产品力、政策红利和生态协同的综合胜利,而荣耀的陨落则警示:依赖旧有光环、忽视核心创新,即便有国资背书也难以抵御市场巨变。
未来,AI、折叠屏和海外市场或成新一轮竞争焦点,但唯有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品牌,才能在这场马拉松中笑到最后。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说明手机行业对明星经理人依赖性很大,能力有限没关系,重要的是得有流量。
忽悠接着忽悠!
米老鼠养的🐶
1月2月华为第一,3月华为第二,结果一季度小米第一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