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轮说26军鹰飞了,张仁初反问:“这是谁指挥打的个屌仗?”

历史人戈未央 2025-03-12 11:07:00

人猎猎,马萧萧,将士出征胆气豪。

路岖更兼风吹雪,犹记长津剑与刀。

——谨以此,献给长津湖战役中盖世英雄的志愿军父辈们!

长津湖战役亲历者——时任27军80师240团3营7连7班长沈金水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后的1951年1月25日至29日,中朝两军高级干部在君子里召开联席会议,总结前三次会战役经验教训,部署今后的作战任务。

这是中朝两军高级干部的第一次联席会议。

参加会议的中方人员,除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和高岗,志愿军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华,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还有入朝的志愿军各军的军政主官。

参加会议的朝鲜方面人员有,朝鲜内阁首相、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人民军总部负责人金雄、朴一禹,人民军第1军团军团长李权武,第2军团军团长崔贤,第3军团军团长金光侠,第5军团军团长方虎山等人。

会议选举斯大林和毛泽东为大会主席团名誉主席,选举金日成、彭德怀等9人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选举杜平为大会秘书长。

朝中双方60名正式代表,62名列席62代表,总共122名代表,混合编为6个小组,便于主要讨论以下的报告与发言:

彭德怀的《三个战役的总结和今后任务》,邓华的《对美伪军作战的初步经验》,杜平的《志愿军在朝作战三个月的政治工作简要总结及今后工作意见》。

还有解方的练兵计划及司令部工作,韩先楚的战术问题,洪学智的后勤工作,以及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38军113师副师长刘海清、39军第116师副师长张峰的同美军和韩军作战的初步经验。

会议的间隙,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文工团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朝鲜人民军文工团,不但清一色的呢子制服,还一个个化妆的漂漂亮亮。而志愿军文工团,既没有演出服也没有化妆品,女队员的手也都黑乎乎的。

陈赓看到后,站起来对杜平说:

"哎呀呀,我们的杜主任太穷了,我来发起募捐好吧。凑点钱给文工团的同志做一套阔气一点的衣裳,也体面体面。"

金日成、彭德怀、高岗笑了,会场里的全体代表也都笑了。

金日成(左三)、彭德怀(右三)、陈赓(右二)

可如此级别的正式会议上,不可能像晚会那样欢歌笑语。

从东线来参加会议的9兵团代表,无论是宋时轮还是副司令员陶勇,以及各军的军政主官,事前都有挨批的思想准备,尤其是26军军长张仁初和政委李耀文。

可没想到在小组讨论时,邓华竟冒出一句:“你26军不行就回去!”

宋时轮和陶勇愣住了,张仁初和李耀文也一时愣住了。

突然,张仁初起身说道:

“叫谁回去?!26军决不回去!下一仗再打不好,我让警卫员提我的脑袋上北京去见毛主席!”

还在1月18日,26军形成了《咸镜南道战役初步检讨》,其中的后勤部分有以少见大的例证。

1950年12月7日,26军向后勤二分部提出了物资需求,后勤二分部派了八辆汽车前运。可因为怕挨美军飞机炸,没有按事先约定的送到葛田里,只送到德实里后,便要求交接给26军。

后勤二分部随队军械处监运员与26军干部于是再三动员,可运输人员拒不同意将物资卸于德实里,强行开车返回国内。

战前的26军和27军的军需,由后勤二分部负责供应,但其运输能力只能保障一个军。

后勤二分部的实际供应过程中,给26军运了大批粮食而武器弹药不足,给26军军只送大批弹药而武器不足。

长津湖战役打响后,26军的供应关系又改为后勤四分部。

九兵团却前后不能协调,导致26军后勤部手忙脚乱,到底哪些物资损失多,哪些物资损失少,一团乱账,无人能管。

而关于长津湖战役中的9兵团,宋时轮还在战役期间已经做了个人检讨。

彭德怀在这次总结报告中也强调:“打仗一是打后勤,二是打通讯。”

可此时的张仁初,除了坚决反对回国与表明决心之外,别的什么也不能说。

中朝高级干部联席会议结束后,9兵团也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兵团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关于77师在咸镜南道战役中未能完成任务的详细经过情况的报告》,以及兵团参谋长覃健《关于88师执行咸镜南道战役情况之综合汇报》。

宋时轮的总结发言,再次检讨了兵团部尤其是自己指挥责任的同时,也直言26军贻误了歼灭陆战1师的战机。

张仁初虽然窝了一肚子火,但26军确实打得不好,于是解释了几句:

“出发时只给了我三天的补给,而要九天急行军,部队哪有劲去打仗嘛!”

再者,关于26军配置过远、调动过晚等指挥和后勤问题,宋时轮已经向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写了检讨书。

可此时讨论的是77师、88师与26军的问题,所以张仁初的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解释不了77师、88师令人吃惊的指挥、纪律问题,并直接导致26军两次请示更改攻击时间。

41岁的张仁初,湖北省黄安人,18岁参加红军,曾先后七次负伤,因战功显赫于1949年2月升任了26军军长。

“排炮不动,不是10纵就是8纵(26军的前身)”。

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曾撰写文章,说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有著名的三员战将,他们是梁大牙——梁兴初,张疯子——张仁初,毛猴子——贺东生。

作战十分骁勇的张仁初,其张疯子的绰号,早在红军长征途中的腊子口战斗时就传开了。

位于甘肃岷县的腊子口是红军走出草地北上的第一道关隘,如果攻不下只能退回草地,而这将是死路一条。

此时,张仁初任团长的红4方面军294团刚编入红1方面军前卫团红2师4团,并担任副团长兼2营营长。

1935年9月13日夜,腊子口战斗打响后,1营、3营多次强攻未果,张仁初带领2营又连续攻击五次也未果。第六次攻击的最后关头,张仁初光着膀子,一手拿枪、一手挥着大刀,负伤后仍带着预备队6连攻上了阵地。

此前,红1方面军也有干部带头冲锋的事,但像张仁初当团长了还光膀子冲锋却从未见过,就连毛泽东也称赞他是“打腊子口的英雄”。

凭此一仗,张仁初赢得了一个既形象又夸张的绰号张疯子。长征结束战伤痊愈后,随即又被任命为红5团的团长。

抗战初期,115师的平型关大捷、广阳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张仁初几乎无役不涉。

115师挺进进山东后,张仁初升为686团的第三任团长。随后的陆房血战和三打白彦等战斗中,名震山东抗日根据地,成了罗荣桓和陈光的手下爱将。

解放战争期间,作为山东野战军第8纵队的参谋长和纵队司令员,张仁初带领纵队更是屡立战功,华东地区的国民党军称其为“排炮不动,定是八纵”。

张仁初(左一)、李耀文(左二)

可是到了朝鲜的长津湖战场,拼的不再是国内战争的那股疯劲。

那十分不对称敌我武器装备,后勤供给还有指挥通讯,常常让张仁初一筹莫展。

可77师、88师连自己上下都承认的调查报告,白纸黑字摆在了自己的眼前,这又让张仁初一时无话可说。

这时,27军军长彭德清替26军说了句公道话:“这种条件下,换了我们27军,也不一定打得好呢!”

几天后,9兵团在永兴召开团以上干部战役检讨大会。

会议一开始,宋时轮便大喊一声:“押上来!”

随之,警卫战士押上了带头临阵逃跑的一名营长和一名教导员。

宋时轮又大吼一声:“拉出去枪毙!”

临阵逃跑者枪决,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部队的铁律。

战场上普通士兵逃跑有情可原,但一名营长和教导员带头逃跑,这将是罪不可恕,除了枪毙没有二话。

两声枪响过后,原本就压抑的会场气氛,顿时更加紧张了。

随后,9兵团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当场宣布了处理决定。

这一连串的撤职处分名单中,77师和88师的人最多。88师长吴大林撤职,政委龚杰撤职,副师长王法山撤职,88师263团团长曹通三撤职。

吴大林(左)、龚杰(左二)、88师参谋长李东海(右二)、88师政治部主任孙良浩(右一)

随之讲话的宋时轮,直指26军:“你26军国内战争的是英雄,可在咸境南道的战役中,你26军打成什么了?啊!我看这一战,你26军是鹰飞了!”

英雄英雄,那个“鹰”没了,就只落下“熊”了。

宋时轮虽然没有将话说透,但参会的人都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宋时轮越说越生气,然后禁不住张口开骂。说26军一再耽搁攻击时间,说26军战场纪律不严,说26军政治工作不力。

这要是挨彭德怀的骂,张仁初无话可说。但在这种场合挨宋时轮的骂,张仁初心里憋了好久的火气,终于压不住而爆发了,何况他也有自己的理由。

一等宋时轮讲完,张仁初突然站起来,一句“宋司令,我讲两句”,整个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26军打得确实不好,作战指挥和政治工作也有问题,这我们都承认。”张仁初的嗓门越说越高:

“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26军的身上!”

会场的秩序顿时有些紊乱,李耀文于是拽了拽张仁初劝道:“你冷静,冷静!少说两句。”

张仁初一挥手,突然大声吼道:

“谁家打仗把预备队放在将近二百里地开外?!谁命令白天行军的的?!这是谁指挥打的个屌仗?!”

但无论张仁初如何反驳,26军上下思想准备不足,尤其是师团一级中的指挥员,行军路线盲目,不服从上级命令,战场纪律性差,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可时后的宋时轮,既没有再次开骂,也没有再斥责26军什么。

因为长津湖一战,26军打得再不好,也毕竟是9兵团剩下人数最多的一个军了。更何况敌情紧急,第四次战役就在眼前了。

这一年的春节是2月6日。大年初二的2月7日,鉴于朝鲜战场趋于长期化的形势,中共中央军委提出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

可就在2月7日这一天,26军就接到了进入涟川、抱川地区,参加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战斗的命令。

晚年的张铚秀将军

2月8日晚,张仁初和副军长张铚秀带领各师团干部,从休整地永兴先行出发抵达了战区,开始一个师一个团的看地形,一个师一个团的研究工事构筑和阵地构成。

晚年的张铚秀将军,对第四战役中26军的38天阻击战留下了这样的回忆:

第四次战役的38天阻击战中,26军抗击了西线进攻之敌主要集团之疯狂进攻,毙伤俘敌15869人,击毁敌装甲车、坦克76辆,迫敌每日平均只能前进1.5公里,杰出完成了上级给予的作战任务。

第五次战役结束的6月10日,26军又奉命开始了志愿军时间最长的平康、金化阻击战。

晚年的张铚秀将军,对平康、金化阻击战也留下了这样的回忆:

十个半月平康、金化阻击战,26军共作战565次,毙伤敌2.03万人,俘敌121人,击落敌机59架,击伤183架,击伤击毁坦克137辆,击伤击毁汽车121辆,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作战任务。

(此文摘录于本人的《铁血长津湖》)

┃王安民,笔名戈未央,山东青岛莱西人,毕业于山东省青年干部学院,志愿军烈士后人,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曾两次荣立石油会战个人三等功。

┃《踏不灭的薪火》,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据此拍摄的两部抗战纪录片《将军校长—李仙州》《山东流亡学生记》,列入大陆对台湾文化交流项目。

0 阅读: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