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部快节奏的电影,每个镜头都是忙碌的身影。尤其人到中年,家庭,事业,老人,孩子都要照顾周全。

人生的每一天,不一定是创造价值的,但一定是有意义的,充实感十足的。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该有的样子。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忙碌就是一种生活状态。忙碌虽充实,但莫要以身体健康为代价。

古人有这样一句俗语“发黄皮松劳碌命,须乱如草子无用”,就和忙碌有关。怎么来理解这句俗语?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
一,发黄皮松劳碌命。
发黄:指的是面色萎黄,无光泽。
皮松:皮肤松弛,缺乏弹性,缺乏紧致感。

劳碌命:形容一个人似乎注定一生忙碌,操劳,难以享受清闲的生活状态。
所以,俗语“发黄皮松劳碌命”的意思就是:面色萎黄,没有光泽感,皮肤松弛,缺乏弹性的人,似乎命中注定是操劳一生的命运。皮肤颜色和皮肤松弛怎么会成为劳碌命的标志的?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首先,我们来看皮肤颜色。
中国人虽然是黄色人种,但是,健康的黄色人种的肤色,应该是微黄,红润之中带着光泽感的。
当面色出现萎黄色时,就应该留意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是不是因过度疲劳导致的。
当然,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也会影响到皮肤的颜色,比如海边长大的人,常享受海边阳光的人,黑中透红,黑红色已经掩盖了黄色。地域不同要区别对待。
其次,我们再来看皮肤松弛。

营养充足的人,身体强健的人,皮肤是紧致,有弹性,有光泽的。当皮肤出现松弛感时,要留意自身的身体状态了。是不是因为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的。

当然,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自然而然的会出现松弛感,这属于正常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身体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身体本不该出现面色萎黄,皮肤松弛的状态的。或许是因为长期的疲劳状态导致的。并非是劳碌命,而是长期的劳碌,导致面色发黄,皮肤松弛的亚健康状态。
二,须乱如草子无用。
须:很多人将他理解成胡须。貌似也没有什么大错。但是,在古代,胡须依生长部位不同,也是有明确细分的。
髯:两颊至鬓角的连片胡须。

髭:生长在上唇的胡须,如八字胡,一字胡等。
须:专门指生长在下巴处的胡须,比如山羊胡。
所以,在这句俗语当中的“须”,专门指生长在下巴处的胡须。
乱如草:形容秩序胡乱,杂乱无章。如同乱草一般,乱哄哄的。

子:古代多用于对男子的敬称。比如《为学》当中的:子何恃而往?
无用:犹无能,没有才干。
将这些词汇进行综合整理之后,就得出了俗语“须乱如草子无用”的意思是:下巴处的胡须犹如一团乱草的人,注定一生没有大的才干。当然,这是古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必过于深究。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古人的认知有没有道理呢?

古人认为:下巴处生长的胡须乱糟糟的人,通常性格粗犷,为人单纯刚直,敢作敢为,讲求义气。但他们的脾气任性固执,容易焦躁,脾气暴躁。比如《三国演义》当中的张飞,又如《水浒传》当中的李逵。所以,古人会认为,具有这样性格特征的人,由于性格的原因,很难取得很大的成就。
其实,我们要有清楚的认知,张飞,李逵等人,虽是小说当中杜撰而来的人物,但是,他们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特殊的案例对人们后来的思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古人才总结出了这样的说法。

俗语“发黄皮松劳碌命,须乱如草子无用”,这其中有的观点是有指导意义的,比如面色萎黄,皮肤松弛,可能是长期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导致的。有的观点只是古人凭借过往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说法,只能说对某些人适用,但不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