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能吃是福,但是吃的多就一定代表身体好吗?
最近有人提出其实偶尔饿一饿对身体健康更有帮助,不仅能帮助你保持苗条的身材,甚至可能让你活得更久!

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而在最近,有研究发现吃饭也要是有时间规律,在过了此时间不再进食,对身体有能抗炎和抗衰老的功效。
令人疑惑,适当饿一饿真的能更长寿吗?哪个时间段不吃饭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一、研究证实:进食限制为8-12小时,抗炎又抗衰近年来,间歇性禁食作为一种饮食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多项研究表明,适当的禁食时间不仅有助于减轻体重,还能改善代谢健康,降低炎症水平,延缓衰老过程。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团队在《自然·代谢》杂志上发表论文,发现间歇性禁食可以改善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疾病的分子机制。

研究招募了28名健康志愿者,让他们禁食24小时,进行了为期12周的间歇性禁食干预,对其免疫细胞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禁食期间的体重平均减少了5%,同时,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禁食组的炎症标志物水平较基线显著下降,提示禁食可能具有抗炎作用。
此外,2024年6月的综述文章指出,热量限制和间歇性禁食可通过激活自噬、损伤修复和抗氧化酶的表达,以及减少生长因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衰老细胞数量,并延长动物模型的寿命。
另一项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研究,评估了间歇性禁食对老年人群体的影响。
研究发现,参与者在禁食期间的认知功能有所提升,且衰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有所下降。
这表明,间歇性禁食可能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限制进食时间至每日8-12小时内的小鼠,其代谢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肥胖和代谢疾病的风险降低。
这项研究为间歇性禁食在预防代谢疾病方面的潜在益处提供了新的证据。
二、适当饿一饿真的能长寿吗?适当饿一饿真的能长寿吗?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点难以相信,毕竟大多数人都觉得吃得越多,身体会越好。
但科学研究已经证明,适度控制进食不仅有助于抗衰老,还能调节体内的代谢,改善健康状况,从而可能延长寿命。
1.保护消化器官
人类的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身体还需要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如果进食过量,消化系统就会不停地工作,导致消化器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

长期这样下去,身体的自然修复和更新机制就会受到抑制,反而容易引发一些健康问题,比如慢性病、肥胖、糖尿病等。
而通过控制进食时间,适当保持饥饿感,身体能够得到一定的休息时间,从而启动自我修复机制,有助于清理体内的垃圾,减少炎症反应,保持细胞健康。
2.延缓衰老
控制进食时间,尤其是适当的禁食,能够让身体进入一种类似自我深度修复的状态。这种修复机制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叫做自噬。

自噬是细胞的一种自我清理过程,它能够帮助细胞清除损伤、废弃的物质,甚至是损坏的蛋白质。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逐渐衰老,会积累一些有害的物质。
而自噬作用的启动,可以有效清除这些垃圾细胞,减缓衰老过程,甚至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适度的饥饿状态实际上是在帮助身体延缓衰老,保持身体的年轻活力。
3.降低炎症风险
慢性炎症是衰老的加速器,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都是由慢性炎症引发的。

过多的食物摄入,尤其是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刺激体内的炎症反应,使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加速衰老过程。
而适当的禁食可以有效减少这种炎症,降低体内的氧化压力,减缓细胞的衰老速度。通过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空腹时间,减少了炎症源的激活,反而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4.改善代谢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逐渐减缓,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容易波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适当的饥饿状态能够激活身体的脂肪燃烧机制,帮助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降低体脂肪含量,改善整体的代谢功能。
通过调整进食时间,尤其是通过限制晚餐和夜宵的摄入,能够让身体避免因过度进食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
当然,要达到延长寿命的效果,适度饥饿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健康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如何保持饥饿感?我们常常觉得饿了就是要吃东西,实际上适度的饥饿对身体有很多好处,比如启动身体的修复机制,减少慢性炎症,甚至延缓衰老。
那么,如何才能在不让自己饿得太难受的情况下,保持适当的饥饿感呢?这就需要从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两个方面入手,慢慢调整。
1.控制进食的时间
通过规定每天的进食窗口,我们可以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自我修复。比如规定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剩下的16小时就不吃东西。

这个方式虽然听起来有点挑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你会发现,饥饿感并不会让你感到不舒服,反而会变得非常自然。
更重要的是身体进入禁食状态后,它会开始利用储存的能量,进行细胞修复,这时候你会感到身体更有活力,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
2.饮食的种类选择
如果我们吃的是高糖或者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食物会让血糖迅速上升,吃过不久就容易感到饿。

而一些高纤维、低糖的食物,不仅能提供持久的能量,还能帮助你维持更长时间的饥饿感。
例如蔬菜、全谷物、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鱼类、鸡胸肉)就能帮助你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饥饿感,同时也能提供必要的营养,避免让身体进入饥饿状态时发生不良反应。
3.注重饮水量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饿,其实并不是身体真正需要食物,而是身体缺水。适量喝水可以帮助身体保持良好的代谢状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口渴而产生的饥饿感。
尤其是在控制饮食的时候,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水不仅能让你保持饱腹感,还能帮助身体更好地运作,比如促进消化、帮助清除体内的废物等。
4.适量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帮助你燃烧更多的脂肪,还能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当运动后进入一定的饥饿状态时,身体会更倾向于去燃烧脂肪,而不是存储脂肪。

这种健康的饥饿感有助于改善体内的代谢水平,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利用效率。
然而要注意的是,饥饿感并不是越强烈越好,适度的饥饿感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你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身体会开始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导致免疫力下降,代谢减慢,甚至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所以保持适度的饥饿感,而不是过度饥饿,才是让身体健康的关键。
四、结语如果我们能够在饮食上保持节制,在生活中保持规律,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这种适当饿一饿的方式可能就是我们向健康长寿迈进的一条重要路径。
无论是为了更好的身体状态,还是为了更充沛的活力,这样的饮食方式都值得你去尝试。

毕竟,健康不只是追求短期的快速效应,而是给自己一个持续而有深度的修复和重生机会。
就像身体在经历饥饿之后的重生,我们的人生也总是通过某种方式,在挑战中找到最好的状态。
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击关注解锁更多好的内容,谢谢你的支持!
参考资料
[1]张佳欣.保持饥饿感足以延缓衰老[N].科技日报,2023-05-16(004).DOI:10.28502/n.cnki.nkjrb.2023.002659.
[2]Javier T ,S S G ,Miriam K , et al.Prolonged fasting suppresses mitochondrial NLRP3 inflammasome assembly and activation via SIRT3-mediated activa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2.[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7,292(29):12153-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