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塔元庄研学行
在石家庄正定县滹沱河畔,塔元庄这座承载着红色基因的村庄,正以独特的研学模式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访客。作为河北省首批红色美丽乡村试点,这里不仅完整保留了抗战时期的历史风貌,更通过沉浸式教育体验,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
步入塔元庄党史馆,泛黄的老照片与斑驳的军用水壶无声诉说着1938年建立的村级党支部历史。展柜中陈列的《论持久战》油印本,印证着这个冀中平原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特殊贡献。通过数字化沙盘复原的"地道战"场景,生动再现了军民联合抗敌的智慧结晶,让参观者直观感受革命年代的生存智慧。
正定塔元庄研学行
沉浸式教育的创新实践
研学基地首创的"角色代入"教学模式颇具亮点。参与者可穿着八路军制服,在复原的抗战指挥部体验情报破译、物资调度等任务。特别设计的"红色剧本杀"活动,将党史事件转化为解密游戏,青少年在团队协作中完成"护送电台""破译密码"等任务,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历史认知留存率提升40%。
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沿着整洁的柏油路前行,研学路线巧妙串联起红色遗址与现代农业园区。在草莓公社的玻璃温室里,VR技术重现了"大生产运动"场景,游客既能采摘新鲜果蔬,又能通过全息影像了解南泥湾精神。这种"红色文化+生态农业"的融合模式,使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创造了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
正定塔元庄研学行
多维度的研学课程体系
基地开发的"五个一"课程模块颇具特色:聆听一场老党员口述史、学唱一首抗战歌曲、制作一件革命手工艺品、完成三公里急行军、撰写研学日记。其中由省级非遗传承人指导的"抗战木版画"制作课程,将艺术创作与历史教育完美结合,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体验项目。
新时代的精神传承
在研学广场的宣誓墙前,来自北京某中学的300名师生正在进行庄严的入团仪式。这种将红色教育融入组织生活的创新做法,使塔元庄成为京津冀地区百余所学校的定点教育基地。据统计,近三年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15万人次,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
塔元庄的红色研学实践,成功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桥梁。通过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融合产业发展的三维模式,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红色传奇,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