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为何要让后羿射日?考古显示,后羿射的并不是太阳

高升评历史 2024-12-23 04:15:35

后羿射的根本不是太阳,而是“人”!这事儿放到今天,简直就是一桩血淋淋的部落战争。

后羿射日的故事,很多人听过,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完全不是一个简单的神话传说。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所谓“十日并出”,不过是当年两个强大部落之间的生死对决。

尧帝的陶唐氏代表中原势力,而商人祖先帝俊的部落则来自东夷,两方为了争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

射的“九日”,其实是敌方的首领或者重要的家族成员,根本不是天上的太阳。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后羿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个“职称”

很多人以为后羿是个英雄人物,但事实上,“后”是官职,“羿”是善射的代称,意思就是“负责射箭的官员”。

在尧帝时期,这个职位就是专门干“武力输出”的,解决一切威胁中原安危的麻烦。

后来夏朝初年的“后羿”又出来搞事情,说明这个官职沿用了很久,而不是专指某个人。

所以,尧帝手下的后羿,其实是个职业“狙击手”,负责领兵打仗,尤其是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外族。

这一点解释了为什么“后羿”可以出现在相隔几百年的历史时期。

射日的后羿,根本不是一个具体的英雄,而是一类人。

换句话说,射日是个专业活儿,背后是中原王权的军事力量在运作。

2. “十日并出”是战争的隐喻,而非自然现象

神话传说里说,天上突然冒出十个太阳,把地面烤得民不聊生。

听起来像是个天灾,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后人对战争的艺术化加工。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十日”是帝俊之妻羲和的孩子,而帝俊正是商族的祖先。

换句话说,“十日”其实是帝俊氏族的贵族成员,或者说是商部落的重要家族。

尧命令后羿射掉“九日”,就是让他带兵去消灭敌方的主力部落,只留下一活口。

考古学家也发现,当时晋南的陶寺文化和晋东南的后岗文化之间确实发生过激烈冲突。

这些冲突留下了烧杀掠夺的痕迹,而“草木焦枯”的描述,实际上可能就是对战争破坏的形象化表达。

用今天的话所谓“射日”,其实是中原部落对东夷部落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打击。

3. 射日的地点在长治盆地,而非神话中的天宇

传说里后羿射日发生在“天上”,但根据《淮南子》记载,射日的地点是“三嵕山”。

有意思的是,考古学恰好在山西长治盆地发现了陶寺文化和先商部落的文化交汇点。

长治地区的考古遗址显示,这里曾经是多个部落文化剧烈冲突的地带。

最终,陶寺文化占了上风,进入了先商部落的地盘。

这就解释了“尧命后羿射日”背后的真实历史背景中原势力的陶唐氏,依靠武力把东夷商部落赶出了晋南地区。

而“三嵕山”的具体位置,也说明了战争的关键战场就在晋东南一带。

射日这个神话,正是对这场冲突的浪漫化演绎。

综上,后羿射日的真相并不是什么天上的太阳,而是地上的部落首领。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陶唐氏在中原的统治地位,也让“后羿射日”成为后世流传的神话。可惜的是,神话让我们记住了后羿,却忘记了这背后牵扯的复杂人性和血腥历史。古人真是高明,一场部落灭绝战,居然能包装成浪漫的天文故事!

0 阅读: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