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的大背景下,银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其经营状况备受关注。2024年,中国银行业在LPR连续下调、净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的压力下,持续通过调结构、拓非息、控风险探索转型路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导向,叠加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债务管控等政策发力,银行资产质量预期边际改善。
新年伊始,上市银行业绩快报加速出炉。已披露业绩快报的16家上市银行呈现出头部机构稳健领跑、区域银行分化加剧的典型特征。
财经观察站 作者:庆喜
营收净利双增长成主流
Choic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6家银行披露了2024年业绩快报,具体包括11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及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四家股份制银行。
具体来看,在披露的1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2家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分别为: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青岛银行、宁波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齐鲁银行、中信银行、苏州银行、苏农银行、兴业银行。
其中,南京银行去年营收同比增长11.32%至502.71亿元,增速最高,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营收增速超过两位数的银行。
全年营业收入方面,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均超过千亿元规模,其中招商银行以全年营收3375.37亿元暂时居首。
根据业绩快报,2024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1786.52 亿元,同比增加 20.34 亿元,增幅1.15%;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加17.89 亿元,增幅1.22%。
2024年,实现净利润金额靠前的还有为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分别实现了归母净利润772.05亿元、685.76亿元,同比增长0.12%、2.33%。
从增速来看,2024年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净利润增速最快的是浦发银行。该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3.31%。其中,仅厦门银行净利润同比减少,增长率为-2.63%,业绩表现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在业内人士看来,厦门银行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其净息差的逐年下降,尤其是在国家降息背景下,厦门银行的净息差指标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净利润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从业绩快报来看,上市银行2024年营收普遍超出预期,非息收入或为主要贡献。在行业息差承压的背景下,多数银行全年业绩边际向好。
不良贷款率普遍持平或有所下降
A股上市银行信贷投放情况也取得了修复。截至2024年末,杭州银行贷款总额为9374.99亿元,较前一年末增长16.16%。南京银行也取得信贷投放规模快速增长,该行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2563.98亿元,较上年末取得14.31%的增长。
资产规模方面,9家中小银行均实现了稳定增长,其中有6家资产规模增速达到了两位数,最高增速达16.12%。
在16家上市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来看,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普遍持平或有所下降,部分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双降”。
以招商银行为例,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411.98%,较上年末下降25.72个百分点。
此外,中信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等期末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年初或上年末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在银行严控资产质量的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2025年不良贷款生成率将继续低位徘徊。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政策推进,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净不良生成率预期,降低市场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隐忧,同时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将继续加大,“但2025年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资产质量情况值得继续关注”。
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预计,2025年银行业整体景气度保持低位平稳,边际有望小幅改善,主要考虑在逆周期政策加码下,零售不良压力有望小幅改善。预计2025年A股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为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