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标志性案件折射基层治理深层变革
在 2020 年海南扫黑除恶风暴中,盘踞昌江 30 年的黄鸿发涉黑组织被连根拔起。这场震惊全国的 “10・26 专案”,不仅摧毁了涉案金额超 26 亿元的黑色帝国,更斩断 109 名公职人员编织的腐败网络,揭开基层权力失守的沉痛教训。
暴力垄断构建商业版图自 1988 年起,黄鸿发以赌场、歌舞厅为据点,通过制造多起命案清除异己,逐步控制昌江砂石、运输、农贸等 12 人民生领域。其团伙研发 “分级管理模式”,将 300 余名成员分为 “核心层 - 执行层 - 外围层”,通过暴力威胁、强迫交易等手段,非法敛财达年均 8600 万元。
政商勾结形成保护体系专案组调查显示,三任公安局长陈小明、王雄进、麦宏章收受财物超 2000 万元,为涉黑组织通风报信、违规撤案。工商、水务等部门 19 名官员长期默许非法经营,致使该组织 30 年间仅被行政处罚 3 次。这种系统性腐败催生出 “报案无人受理、查处中途夭折” 的畸形生态。
科技赋能突破扫黑困局2019 年 1 月跨省收网行动中,海南警方运用大数据建模锁定 170 名嫌疑人,同步冻结涉案资产超 19 亿元。专案组创新 “三分离” 办案机制,将审讯组、外调组、研判组物理隔离,成功突破涉案人员订立的 “攻守同盟”。
标本兼治推动社会治理案件引发海南政法系统深度整顿,全省修订《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指引》,建立 “公职人员异常行为预警系统”。昌江县新建的果蔬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较黑恶势力控制时期增长 47%,印证着基层治理生态的实质性改善。
该案入选最高法典型案例,其侦破过程彰显 “打伞破网” 的决心 —— 从查扣的 38 本行贿账册中,专案组梳理出权钱交易完整证据链,最终 26 名保护伞人员被移送司法。这场刀刃向内的反腐风暴,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写下深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