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报道,菲律宾正经历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2024年菲律宾粮食缺口高达200万吨,大米和玉米极度短缺。普通菲律宾民众正因为粮价飙升而苦不堪言。
而更令人唏嘘的是,在这场危机中,菲律宾本应该依靠的"盟友"美国,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来势汹汹的饥饿风暴菲律宾这场粮食危机可不是凭空而来。根据数据显示,从2023年底至2024年初,短短几个月,菲律宾主食大米的价格竟然上涨了近35%,而玉米价格则上涨了近28%。这对于一个人均GDP仅有3500美元左右的国家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据菲律宾居民透露,政府规定每人每次只能购买5公斤大米。"大米已经从只要40比索(约5元人民币),涨到现在的70比索(约9元人民币)以上。并且,蔬菜和水果价格也飞速上涨,一些家庭甚至已经开始减少肉类消费,选择更便宜的食物消费了。
但这场危机其实早有征兆。菲律宾是个岛国,农业用地有限,仅占国土面积的约19%。加上人口增长快(现已超过1.1亿),长期以来都依赖进口来满足粮食需求。特别是大米,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之一,每年需要进口约300万吨大米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那么,为什么今年情况特别严重呢?
天灾人祸双重夹击首先是天灾因素。菲律宾位于台风带上,每年都会遭受多次台风袭击。2023年,超强台风"杜苏芮"(也称"海燕")横扫菲律宾中部地区,摧毁了大约25万公顷的农田,造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农业损失。紧接着,厄尔尼诺现象又导致菲律宾多地干旱,进一步削减了粮食产量。
但更关键的是人祸因素。马科斯政府上台后推行的农业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他曾承诺要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缺乏具体可行的执行计划。菲律宾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率只有东南亚平均水平的70%左右。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导致两国关系紧张。要知道,中国曾是菲律宾重要的粮食援助国和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曾向菲律宾提供2万吨大米援助,并帮助建立了多个农业技术中心。但随着两国关系恶化,这些援助和合作都受到了影响。
如今,粮食危机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据菲律宾社会气象站(SWS)最新民调显示,约24%的菲律宾家庭自称在过去三个月经历过"饥饿",这是近五年来的最高数字。在一些偏远地区,情况更为严峻,有的家庭已经开始减少每日用餐次数。
狼来了还是救星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应该伸出援手帮助菲律宾,毕竟两国交往密切,可现实却没有。
美国确实提出了"援助"方案,但附加了一系列条件。首先,美国要求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进一步配合美国的战略部署。其次,美国希望菲律宾开放农业市场,允许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大规模进入。第三,这些所谓的"粮食援助"不是无偿的,而是要用菲律宾的矿产资源来交换。
美国的这种做法在菲律宾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菲律宾农民联盟(KMP)发表声明说:"这种援助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经济殖民方式,会进一步削弱菲律宾的粮食主权。"
最讽刺的是,就在菲律宾粮食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国却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15亿美元的粮食援助。这种鲜明对比让许多菲律宾民众感到失望和愤怒。
空头支票还是实际行动?面对危机,马科斯政府做了什么呢?
首先,他宣布了一项名为"新农业议程"的计划,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投资约50亿美元发展农业,提高粮食自给率。但问题是,这笔钱从哪里来?菲律宾本就负债累累,2023年政府债务已经达到GDP的60%以上。
其次,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价格管制来稳定粮价。政府设定了大米最高零售价,违者将被处以高额罚款。但这一措施反而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大米短缺更加严重,因为许多小商贩干脆不卖了。
马科斯政府开始向印度、泰国和越南寻求更多的粮食进口。但这些国家自身也面临厄尔尼诺影响,出口能力有限。而且,进口价格昂贵,对本就艰难的菲律宾经济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看起来,马科斯政府的这些措施更像是"画饼充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没了中国援助,菲律宾还有出路吗?回顾历史,中菲农业合作曾经是两国关系中的亮点。除了前面提到的粮食援助外,中国还帮助菲律宾建立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培训了数千名菲律宾农民,提供了抗旱、抗涝作物品种。
2018年,中菲签署了一系列农业合作协议,包括杂交水稻技术转让、农业机械化合作等。这些项目本可以在长期内提高菲律宾的农业生产能力,但随着马科斯政府调整对华政策,许多合作项目被搁置或取消。
那么,菲律宾还有什么出路呢?
其实,菲律宾可以借鉴的模式很多。比如印度尼西亚的"粮食自给"计划,通过政府补贴和技术支持,成功提高了大米产量。又如柬埔寨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帮助小农户共享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菲律宾也可以寻求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区域合作,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毕竟,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粮食安全是一个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
粮食主权与国家发展粮食安全关乎国家主权和民众福祉,不能完全依赖外部力量。
马科斯政府如果真的关心民众的温饱问题,就应该重新考虑其外交政策和农业政策。与其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争端,不如积极寻求与各国的合作,特别是与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开展务实合作。
同时,菲律宾也需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