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敦五大样币,是晚清时期中国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厂铸造的珍稀机制币系列,包括广东七三反版、老江南、湖南库平、陕西库平及浙江楷书样币。这些样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因历史原因存世量极少,每一枚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是机制币收藏的顶级藏品。集齐五大样币,成就一套完整的喜敦样币收藏,不仅是无数藏家心驰神往的梦想,更是机制币套系收藏中至高无上的典范

▲馆藏浙江楷书喜敦样币
错失良机的陕西银圆
“陕西省造币厂,虽于光绪二十四年开始筹办,终未正式成立,该省银币,仅由湖北造币厂代铸样币若干枚。兹得到一元、五角、五分三种,真如凤毛麟角,绝少仅有”——《中国金银镍币图说》
光绪二十一年五月(1895年),湖北银圆局正式开工,湖北成为中国第二个正式设厂生产机制银币的省份。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申报》刊《龙圆获利》文载:“省垣创兴制造,惟银圆一局获利最丰。去岁年终核计余利共银二十余万两,局中员司、工匠照章派取花红,自数百两至数十两不等。”

▲湖北银圆局旧址
湖北创立银圆局,既实现财政盈利,同时有效缓解钱荒现象,可谓一举两得,各省着眼于此,纷纷以各种理由加入奏请设厂造银圆的热潮中。陕西巡抚魏光焘亦在其中。

▲三江师范学堂筹建人员合影魏光焘(前排左)、张之洞(前排右)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魏光焘奉旨会同户部试办的情况下,通过上海德商瑞生银行向喜敦造币厂订购全套机器设备,包括1台印花机及代办整套5种面额的10套银圆模具在内,总价花费26900两白银。喜敦造币厂接单后依约将机具完成并在次年初交付运出。但正值清政府整顿造币厂,陕西省恰在裁撤名单,已运至上海的机器经多方商洽后,由湖北银圆局承接。

▲清末西安钟楼
一旨圣意,让魏光焘原本志在必得的“陕西造币局”,尚未起步便化为历史泡影。恰似湖南银圆局一般,皆在命运的漩涡中走向夭折的结局。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正是这般无奈的错过,为后世的钱币收藏领域孕育出了一枚稀世珍品。正所谓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命运的安排总是如此充满戏剧性,在失去的同时,也悄然孕育着新的收获。
生不逢时的稀世奇珍
20世纪40年代,中国泉界分量最重的便是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喜敦样币。尤其是当时钱币收藏蔚然成风的上海,更是有着“藏银币大家,辄以有无陕西、福建银圆为断”。因当时陕西订购的造币机器均转为湖北所得,故早期泉界有陕西省银圆为湖北代造一说。如著名钱币收藏大家施嘉干先生曾在《中国近代铸币汇考》记载:陕西“下属四种(指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三分六厘四种银币),均系试样,为当时湖北厂代铸之样版。”

▲上海·中国泉币学社合影
20世纪70年代,喜敦造币厂因业务拓展需要资金,便将档案室中留置的各国样币出售筹款,该厂承制陕西样币之事始为外界知晓。当时流出的样币包括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等数套,均为品相十分精美的proof级,工法精美绝伦。

▲陕西七分二厘喜敦样币

▲陕西三分六厘喜敦样币
据《金银货币的鉴定》记载,1975年美国加州派拉蒙钱币拍卖公司拍卖一批中国的罕见金银币,其中出现过一枚陕西省造喜敦七钱二分样币。此后又陆续发现几枚,均为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传出的。

▲陕西三钱六分喜敦样币

▲陕西一钱四分四厘喜敦样币
根据目前可查证的公开拍卖纪录来看,陕西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和三分六厘等辅币,在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上鲜有现身,多为神秘藏家纳为珍物。

▲上海博物馆藏·陕西七钱二分喜敦样币主币
而身世扑朔迷离的陕西七钱二分喜敦样币主币更是寥若晨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银圆珍品,目前公开已知的仅两枚。其中一枚,系我国著名钱币收藏大家李伟先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捐赠上海博物馆,现今公开展出!另外一枚,系美国NGC评级公司鉴评,仅照片流出,原物应为藏家私藏,秘不示人。

▲NGC鉴评·陕西七钱二分喜敦样币主币
无缺则完美,完美即圆满。百年时光,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浪花一朵,但在中国近代机制币史上,【喜敦五大样币】着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引得无数藏家不惜耗费钱财心力,前赴后继、竞相追逐,只为能够一偿心中那份对珍稀样币的深切收藏夙愿,将这份历史的瑰宝纳入囊中。

▲喜敦五大样币展区
作为首家以钱币文化为主题的民营博物馆,永银钱币博物馆自创立以来,便怀揣着一份对珍稀钱币收藏的热忱与执着,始终将集齐【喜敦五大样币】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迄今五枚已收获其三,分别为广东七三反版、浙江楷书和老江南,仅余湖南和陕西两省。倘若未来能将这最后的两枚样币也成功纳入馆藏,使【喜敦五大样币】得以圆满齐聚,那无疑将成为钱币收藏界的一段佳话,更是永银钱币博物馆的一大幸事。
——永银钱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