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把关税提高到50%,也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这是一个义乌玩具商人在蛇年春节时说过的话。
那时,刚上任的特朗普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800美元以下小额商品的免税豁免同期取消),而如今,当50%甚至加起来要超过100%的大棒挥舞,作为小商品之都,义乌还能继续朝着大洋彼岸翻个白眼吗?
老板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等涨价。别管是在国际商贸城、篁园、宾王,也无论是出口服装箱包、家居电器、饰品玩具或者最新款机器人,你加关税我就加出货价。世界工厂这点底气还是有的,即便涨了价,照样担得起“物美价廉”四个字,要么美国进口商在零售时少赚点,要么就是让3.5亿美国人自己多掏腰包吧。
至少,两边分摊。义乌依靠着中国人独步全球的供应链,几十平方公里内什么零件都能找到,三天改模具、五天上新款,能把生产成本控制在老外难以企及的水平,卖到大洋彼岸往往能有几倍利润。承担关税是会有损失,但赌的就是你先撑不住,美国想让自己再次拥有一个如此强大的制造业,四年远远不够、成本绝对更高。
要知道,从“鸡毛换糖”的简陋集市年代开始,义乌人见过太多风浪。如果你现在还觉得义乌只是生产销售地摊货,就是一根绳子吊在美利坚上,那真小看了这里10年来见招拆招的智慧。

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小商品市场室内商铺
美国佬的生意,在义乌老板的出口总盘子里也就不到六分之一,国际商贸城里七八万商户,直接对美贸易不过100来家(不包括转口)。是不想两败俱伤,但要比未雨绸缪,比灵活转身,浙江人怎么可能输给一个神经质老头?东边不亮西边亮,早就知道太平洋那头不可靠,义乌是非美出口桥头堡,鸡蛋从来没放在一个篮子里。
义新欧已经能开到一个季度将近800列。2014年义乌西站首发,终点马德里,全程13052公里,横跨8个国家,这趟全球最长货运专线的火车上,最初向欧洲运去的主要是日用百货、五金工具,如今扩到26大类5万种商品,手机、平板、光伏、新能源汽车都出现在报关单上。
而且,义乌货现在也是有牌子的!从迪拜到威尼斯,“Yiwu Selection”的名头比“Made In China”更有含金量,一把小小雨伞能在106个国家地区注册商标。

义新欧 运营线路
义乌不是第一天和老美打交道,更不是第一天面对逆流。2024那么难,这里照样创下比2023更好的外贸成绩,全国货、义乌拼、发全球,特别适合小散客户的市场采购模式,几乎可以拼出需要的所有产品。原来是一个单品非得装满一个集装箱才发货,现在哪怕几十件也能拼着出海。非洲面孔、拉美面孔、东南亚面孔才是熟人好朋友,义乌用拼的办法,拼出跨境贸易新天地。
且看谁能拼过谁!
义乌威武…[点赞]
都是劣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