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民党军队的军衔的问题,很多朋友都很感兴趣,个人感觉有必要好好说清楚国军部队的军衔问题。
我国军衔制度开始于1912年8月的北洋政府军衔,后来国民党北伐打败北洋政府,所以1934年国民党整编中一大重要任务就是重新制定军衔制度。
军衔作为军人地位的体现,自然会有两种不同形式,第一是社会地位,第二是军中地位,也就产生出了正式军衔与职务军衔区分。
正式军衔是社会级别待遇,类似大家所说处级干部,这与你现在职务的无关,你退休也是处级干部。职务军衔是军队中因为职务所能享受的待遇,类似大家所说处长,你当着处长,别人才把你当回事,你离开这一职务就是啥也不是。处长并不等同于正处级,如果你只当一天处长就下课,别人自然不会把你当成正处级别,所以正处级通常是指当过一定时间的处长才能称之为处级干部。理解好这一点,正式军衔与职务军衔
正式军衔评定划归军政部铨叙厅管理,军政部铨叙厅对军官进行军衔评定,然后由军政部上报国民政府签发委任状,同时在大型报刊刊登向全国公布。
职务军衔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签发,也就是委员长的委任状是包括标注部队的番号、职务和军衔.比如:74军中将军长施中诚
1935年国军整编制定军衔是根据当时职务进行统一划定,团长统一授衔上校,旅长授衔少将,师长授衔中将,因为当时部队整编最高常设编制是师,所以师长挂中将军衔。路军总指挥授衔二级上将,阎锡山,冯玉祥等派系大佬授衔一级上级,蒋委员长授衔特级上将。
师级编制在当时属于常设编制,有军事行动才组建成军。但是由于当时军事行动也是不少就出现一些军级编制。以大家熟知的十九路军为例:十九路军下辖19军,19军下辖3个师(60师,61师,78师),路军总指挥应该授衔二级上将,师长授衔授衔中将,军长介于二者之间应该授衔就成了问题,结果就出现中将加上将这一军衔。中将加上将实际属于预备上将。
第一条:现役上将总人数不超过60人,其中特级上将1人,一级上将9人(8人陆军1人海军),二级上将23人,中将加上将27人。上一级有空缺,下一级才能晋升。
第二条:晋升要有一定任职年限,少尉升中尉一年半,中尉升上尉2年,上尉升少校4年,少校升中校3年,中校升上校3年,上校升少将4年,少将升中将3年,中将升中将加上将要有名额空缺才能择优晋升。
国军军衔奇怪现象一:中校军长,上校总司令1935年授衔时,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能混得上团长的都是相当了不起的,团长授衔上校或者中校,根据晋升年限要求,中校升上校3年,上校升少将4年,少将升中将3年,1935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正好10年,也就造成了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不论在抗战战功有多厉害,1945年顶多授衔中将。比如:杜聿明,王耀武都是1945年才正式授衔中将。这就造成解放战争中一堆中校军长,上校总司令的现象。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廖耀湘:廖耀湘1935年因为在法国军校留学,1936年回国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队连长,授了个上尉军衔。1945年抗战胜利了廖耀湘都担任新6军军长1年多了,离授衔正式上校还差1年,标准的中校军长。1946年才正式授衔上校。1948年担任第9兵团司令离授衔少将还差2年。
国军军衔奇怪现象二:中将扎堆由于上将的名额限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造成,造成大量国军高级将领都是中将到头了。中将军衔的标准包括:35年的独立旅中将旅长,35年的中将师长,军长,还有一堆因为上将没有名额空缺的中将战区司令,中将集团军司令等高级军官。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战区司令这五级都是中将军衔,想想军衔还有什么意义。
比如:胡宗南1935年被授衔中将师长,1945年职务都已经是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了结果还是中将,直至解放战争未期才勉强晋升了中将加上将,胡宗南是黄埔军校学生在大陆期间唯一一个勉强算半个上将的黄埔学生将领。
国军军衔奇怪现象三:高级职务无军衔1935年国军授衔中因为种种原因一些资深高级将领没有授衔,但是后来又没法授衔的问题。因为级别过高,没法低授,但是上将又被名额限制死了,所以就只能没有军衔。
比如:粤军老大李济深。李济深的正式军衔只有北洋政府授予的少尉军衔。北伐时期李济深是北伐第四军的军长,虽然军长可以认为是中将,但是毕竟只能算职务军衔,没有被正式认可。1935年授衔时因为当时正在跟老蒋干架,没有被正式授衔。以李济深的资历如果35年授衔铁定是一级上将。后来抗战爆发后,李济深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军衔就成了问题,授衔中将在规则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真的授了中将,感觉面子上就说不过去了,最终只能不授军衔。
军衔问题对部队来说不是小事,有一种说法就是解放战争国军速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军衔设置引发的问题。1946年国军部队进行整编,说白了就是裁军,比如74军缩编为整编74师。裁军必然出现大量军官的复员的问题,引发大量中低级军官不满。因为当时的一些军长,师长一但除去职务,也就只是个中低级军官。比如当时的廖耀湘如果退役也就只能是个中校待遇,这种情况自然很多人没法接受。
人家军衔还真不乱,上将都有名额限制
乱时将军满天飞
有个几百人马就敢叫司令
巩汉林啥时候成国军少将了[得瑟]
国军少将团长[得瑟]
还真不是乱,主要是军阀割据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正式军衔要求低级军衔服役足够年限,或有突出功勋,才能晋升,意味着对军队的贡献和付出。而职务军衔只要能获取职务就行,也就是“领导同意”,可以和贡献不粘边,只需要你支持领导听领导的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