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看到有的朋友聊到80年代吃转粮的话题,把自己知道的情况报告一下。
大约1994年之前,国家还是实行粮油计划供应制度,户口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城镇户口粮油实行计划定量供应,城镇居民家家有本“粮油计划供应证”,可凭证到粮管所购买米面油等物品,时称“吃计划”,比如成人每月面粉30斤,儿童28斤等。全社会还是实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到饭店(招待所)、副食店,吃饭,买馒头、面条、包子、油条等,买多少两、多少斤,要付等额的粮票,同时付一定数额的钱。粮票分为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地方粮票只能在本省、市流通。

八十年代,农村户口的学生如果考上了县城初中或高中,称“半计划”,家里需人到公社(后称乡镇)粮管所用玉米、红薯干折换成一定的(小麦面粉)粮票,然后学生才能在食堂搭伙、消费,并不能视同成为了城市户口。
如果农村户口的学生考取了中专大专本科,就要办理户口迁移,迁入学校后就变成了城镇户口,同时给办理粮油关系,国家将粮油定额转入学校,学校按月发给学生粮票。
我是1989年考上大学的,工作后粮油供应证还使用了一两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国家逐步取消了粮油供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