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孝乃中华传统美德。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孝乎亲,不可以为子。
华夏文明中,孝一直是排在第一位的大事,为人不可不孝。可现代社会中,风气浮躁,唯利是图,许多人在此丢失了良心。
在村的东边,住着一位老人,村里人习惯叫他老王。偌大的房子,却只住着一位老人,两相映衬,更显孤独凄凉。近些年新嫁进村的女人都以为老刘是一位孤寡老人,膝下无儿无女。其实老刘有三个儿子,都在城里安家立业,生活条件个个都不错,就是没人来赡养这个老父亲。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老伴就患病先行而去了,是老刘一人把三个孩子拉扯大的。由于年轻时劳累过度,所以留下一身的毛病,一到雨天老刘就会腿脚酸痛,严重时连站都站不稳。现在一到冬天腿脚也会痛了,经常躺在床上起不来。为此,他准备了很多干粮在床边,起不来时就吃干粮。当然为了方便上厕所,他还把尿壶放在床边。吃喝拉撒全在一间屋子了,搞得味道特别难闻。
为了补贴家用,老刘把多余的两间房子租出去。因为这里离市区挺近,所以房子还是非常抢手的。出租房子的消息刚放出没多久,就有一位乡下来的姑娘要跟老刘租房子。老刘看着这姑娘朴实,人品不错,就租给她了。姑娘人非常善良,看着老刘一个老人可怜,经常帮老刘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老刘也懂得感恩,每次姑娘来交房租他都执意不收。就这样姑娘无怨无悔照顾了老刘差不多两年,老刘这两年也没收过姑娘房租,他心里把姑娘当作自己女儿看待了。
由于今年村子要拆迁的消息传到儿子们那里,所以三个儿子都赶了回来,家里一下子变得非常热闹。三个儿子回来后,立马就把姑娘赶跑了。之后亲自给父亲端屎端尿,洗衣做饭,暗地里却勾心斗角,堪比宫廷剧。三个儿子使劲浑身解数,纷纷叫回老婆还有儿子,为了讨父亲欢心。
在拆迁补偿款到时,儿子和儿媳们欢聚一堂,在老刘面前互掐互骂,谁也不让谁。三个儿子从屋里吵到屋外,个个都说自己对父亲最孝顺,付出最多,应该分多点。吵着吵着,突然就动起手来了,父亲看到后赶紧上前劝架。不知道是谁没拗着劲,突然老刘被推倒在地。老人经不起摔碰,顿时间老刘脑袋一片空白。
隔了好久老刘才从地上缓缓起身,结果儿子们还在吵。老刘愤怒大骂:“别打了,我把钱都捐了,你们别惦记了。”
之后,老刘果真把钱都捐了。他本想拿一部分送给姑娘的,可姑娘死活不肯收,所以他把钱全部捐给养老院,养老院也因此给予老刘免费养老的福利。
前面叫老王,后面叫老刘。作者就是一个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