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出现过无数的文臣武将,他们共同谱写出了精彩的三国历史,虽然说东汉末年是战乱的,但是其间也涌现出了很多的名人。好称卧龙的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说诸葛亮是蜀国的忠臣,孔明出山之后,先是辅佐刘备稳定根基,又是帮助少主多次北伐,可以说他就是蜀国的支柱,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是在五丈原去世的,他每天大约能吃三到四收米,但是司马懿在得知消息后非常的高兴,他断言诸葛亮已经病重了,可能将命不久矣。
如果说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来说,一天如果能吃三四升米的话,那是说明他的饭量非常好,已经达到了几斤大米的重量。但是古时候的计量单位却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就以魏晋时期的标准来说,一升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0.2公斤。诸葛亮每天可以吃3生米来算的话,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1.7斤重,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即使是这样,诸葛亮的饭量也是不小的。那么司马懿为何会得出那样的结论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司马懿的反应当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生病中的诸葛亮,他的饭量的确不大,甚至是比不上普通士兵一天的食量,司马懿从诸葛亮一天的饭量就可以断定他的身体情况,但是多人会好奇古代人的饭量到底有多大呢?在南北朝时期,两万士兵会消耗掉48万斛粮食。这也就是说两万视频一年就会消耗掉4800万升粮食,也就是说每一名士兵一天平均会消耗掉六七升粮食。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普通士兵的饭量已经成为了诸葛亮当时饭量的两倍。在《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兵食七升,忘身赴难。”这也就是说在外征战的士兵,如果每天只给他们七升粮食的话,这属于最基本的粮食标准,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则会影响战事的进行。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普通士兵饭量是不小的。
虽然说生病中的诸葛亮一天只吃三收米,很多人觉得这个饭量不小了。但是对于一个常年在外面行军打仗的军旅人士来说,这些是不够的。要知道诸葛亮当时的饭量是明显低于普通士兵的饭量。其实诸葛亮在行军过程当中消耗的不仅是体力,还有脑力。无论是蜀国的大事小事,都必须要经过诸葛亮的首肯才可以颁发进行,按道理来讲,他的粮食消耗应该也不会少。可他的饭量却不到普通士兵的一半,所以司马懿才会断言,肯定是诸葛亮的身体出了问题,最后还真的被司马懿言中了,最后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