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叶帅对彭老总说:主席在世,你就这样了,以后谁能管你?
1959年7月,中国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八次全体会议在风景如画的江西庐山盛大召开。
好意相劝
在1959年的一个令人陶醉的夏日,中国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八次全体会议按计划在庐山举行,而庐山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这一重要会议提供了宜人的背景。庐山会议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内部的重大政治决策,也见证了众多政治领袖之间的真挚友情。
庐山会议的与会者名单堪称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贵名册,其中包括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国防部长兼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杰出领袖彭德怀,以及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的叶剑英。在这宜人的山水环境中,与会者们不仅在白天密集开展会议,还在夜晚欣赏各种文艺表演,跳起欢快的舞蹈,并观看电影,还有机会在庐山的风景胜地漫游。
然而,庐山会议也留下了一个永远难忘的时刻——那就是彭德怀写给毛主席的"万言书"。这封信承载了彭德怀对国家发展中的宝贵经验和反思,以及他对党和人民的坚定忠诚。然而,这封信并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积极回应。毛主席虽未表露愤怒,但对彭德怀的行为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态度。
面对这一局面,彭德怀开始自我反省,审视过去的一系列问题。毛主席派遣了叶剑英和聂荣臻两位卓越的军事将领前来劝说彭德怀。傍晚,叶剑英和聂荣臻来到庐山的彭德怀住处,这里多年来一直是彭德怀的家。作为三位老战友,他们深知彭德怀性格坚韧、为人实事求是。在这次重要的会面中,叶剑英开门见山,问道:“不知道,彭总,你考虑清楚了吗?”
彭德怀毫不隐瞒地回答:“我写给主席的信,是根据国内一些具体情况和庐山会议的情况写的,没有特别准备,也没有别的企图。”彭德怀内心的痛苦和委屈一览无余。叶剑英坚定地说:“我们是经历了30年战火的老战友,我们应该坦诚相待,把问题摊开来谈。”聂荣臻也补充:“不能仅仅从这封信来看问题,我们要考虑如何才能对整个局势有益。”
面对叶剑英和聂荣臻的诚挚,彭德怀的坚韧不拔令叶剑英深感担忧。他不禁感慨:“毛主席还在世时,你就是这样,将来党内谁还能管得住你呢?”这番话触动了叶剑英的内心,泪水涌现而出。叶剑英含泪继续劝说彭德怀,三位老将在真挚的氛围中交流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含着泪告别。
叶剑英和聂荣臻告别后,彭德怀内心充满了痛苦。他在之后的日记中记录下这样的话:“他们前来劝解我,强调重要的是在党和人民的大局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对整体有利,就不应过于纠结于细节。”庐山会议最终在1959年8月初结束,但关于这封信、友情以及坦诚交流的故事仍然深深感染着人们,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随后的九月,彭德怀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搬出中南海,离开了北京市中心,选择居住在北京西郊的挂甲屯吴家花园。
六年分离与再相逢
自1959年以来,彭德怀一直过着宁静的农耕生活,手握锄头和镰刀,陪伴他度过了整整六个春秋。然而,宁静的生活在1965年的9月被一通电话打破。电话的主人是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电话内容简单而直接,他需要彭德怀前往人民大会堂。没有丝毫犹豫,彭德怀迅速穿上整洁的衣服,匆匆忙忙地赶到人民大会堂。
在那里,他见到了彭真,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彭真毫不拐弯抹角地传达了中央的要求:“中央希望你能前往西南,参与大三线建设。”彭德怀在反复思考后做出了坚定的决定。他毅然拒绝了彭真的提议。
回到吴家花园,彭德怀的内心如惊涛骇浪,整夜难以入眠。就像当年在庐山上,彭德怀再次拿起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表达了根据自己的现状,不愿前往西南三线的坚决决定。他向毛主席陈述,希望回老家或者到国营农场去劳动,度过余生,以自食其力的方式,不给国家添负担。
彭真将彭德怀的决定告知毛主席,毛主席也亲自收到了彭德怀的亲笔信,深刻理解了彭德怀内心的真实想法。毛主席决定亲自与彭德怀会面。自1959年分别以来,毛主席和彭德怀长达六年未曾相见。他们再次相聚,两位老友的会面充满着沉默的感慨。毛主席和彭德怀握着彼此的双手,默默交换了心底的情感。
两位元帅坐下,开始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同时点起了烟。毛主席一直有着抽烟的习惯,通常在思考问题时点燃一支烟。然而,彭德怀多年前已戒烟,当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支香烟点燃时,毛主席露出深深的惊讶之情。彭德怀向毛主席解释道:“我重新开始抽烟了,而且抽得很凶。”
毛主席亲自劝说彭德怀前往西南,为国家的建设和他自己的事业做出贡献。毛主席向他保证:“你今天能来,我非常高兴。你还是前往西南吧,如果你担心工作难以开展,我会让刘少奇和邓小平召集西南地区的同志开个会,明确中央的意图,确保他们积极支持你的工作。”尽管一开始彭德怀并不愿意前往西南,但在毛主席坚决的劝说下,他最终作出了决定:“主席,我听你的。”
于是,1965年,彭德怀踏上了南下的旅程,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的第三副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彭德怀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但他坚定地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即便在晚年时,他身患重病,承受身心的煎熬,但他的坚韧和对党的忠诚一直伴随着他。他为中国的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是一位伟大的国家领袖,永远值得尊敬和纪念。
坚守忠诚,战功永垂
时光穿越到1974年的八月,中国的伟大元帅,彭德怀,正饱受疾病的煎熬,生命垂危。这一噩耗传到叶剑英的耳中,他毫不犹豫地派遣工作人员前去看望这位昔日的战友。彭德怀躺在病床上,虽然气息微弱,但他依然坚定地向前来探望的人员说出一句感人至深的话:“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够胜利......”
彭德怀的这番话语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坚定信念,他深切忧虑国家的国防工业和科研水平不足,国家战略的脆弱。尽管他饱受病痛的摧残,但他的心灵仍然充满对国家的深切关切,这一场景让在场的人深感感动。
工作人员将彭德怀的状况如实报告给叶剑英。他的病情极为严重,这让叶剑英备感忧虑。他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目光远远地凝视着远方,或许在思考着国家的未来,以及如何继续捍卫彭德怀所坚信的社会主义事业。1974年的11月29日,中国的杰出元帅,彭德怀,最终在北京不敌病魔,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世,不仅深深触动了叶剑英和众多人的心,也让整个国家笼罩在悲伤之中。
彭德怀元帅的离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沉重的伤痕。他是中国解放战争的杰出领袖,他的杰出战功将永远被铭记。四年后,彭德怀元帅的追悼大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领导人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发表悼词,深切怀念这位伟大的领袖。彭德怀的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终于得以安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