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名声并不太好,许多人认为他是“奸雄”或者汉贼,然而年轻时候,曹操也曾想做个匡扶天下的忠臣。比如他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曾棒杀蹇硕叔父;任济南相时曾驱逐贪官污吏。曹操年轻时,更是一个热血青年,曾经刺杀权势滔天的中常侍张让!

《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段说的是王允以下百官都对董卓倒行逆施感到愤慨,曹操自告奋勇打算借着献七宝刀的机会刺杀董卓,结果被董卓识破,计划失败后,曹操也逃出洛阳。
历史上曹操在董卓入京后,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并没有《三国演义》里说的假意与董卓合作,然后试图行刺的事情。
孟德献刀这个事件是假的,不过是有原型的,刺杀董卓的是伍孚。根据谢承《后汉书》记载,伍孚字德瑜,年少有大节,是郡下的书佐。年轻时就有才名,不久后通过太守推举,何进将其召入京师,伍孚也顺风顺水的担任侍中、河南尹、越骑校尉等职务。
董卓作乱,百官都非常害怕,而这位伍孚平时应该和董卓表面关系不错。伍孚有一次身穿小铠,套上朝服之后在衣服里面藏了一把佩刀。面见董卓的时候,就想要找机会刺杀。董卓力气很大,成功躲开了伍孚的攻击并且擒拿住了伍孚。
董卓很生气就问他你要造反吗?伍孚大声叫喊:你不是我的君,我也不是你的臣,怎么谈得上造反呢?董卓乱国篡主,罪恶滔天,今天是我的死期,因此前来诛杀奸贼!我恨不得能把你在大街上车裂来谢天下,董卓最终杀害了伍孚。
曹操曾刺杀张让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虽然曹操没有刺杀过董卓,但他却刺杀过中常侍张让。据《异同杂语》记载,曹操曾私入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张让是谁呢?张让是汉灵帝时期所宠幸的“十常侍”之一,张让、赵忠是十常侍的代表人物,汉灵帝常谓“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什么皇帝会称太监为“阿父”、“阿母”,可见汉灵帝之昏庸无道。 皇帝如此宠幸,张让自然是胡作非为,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
“党锢之祸”就是张让、赵忠等人迫害士大夫的明证。所以士大夫阶级,对于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咬牙切齿。张让、赵忠后来杀了大将军何进,又裹挟汉少帝逃出皇宫,最终在朝廷官员的追逼之下投河自尽。
而曹操竟然曾经试图行刺张让,可见年轻的曹操也是个奋发有为的热血青年,而且武艺高强。其实我始终认为,曹操也并非一开始就有野心想谋权篡位,只是时过境迁,随着事情的发展,曹操的心态才逐渐发生了变化。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