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新章:中国风电光伏装机超越火电的三重跨越

流水华年镌记忆 2025-04-28 10:56:55

在人类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进程中,中国能源领域传来突破性喜讯——国家能源局2025年4月25日宣布,截至3月底,中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的14.51亿千瓦。这组数据不仅标志着中国能源结构从“传统主导”向“新兴引领”的转折,更在民生改善、全球治理、战略安全等维度,书写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新能源发电:历史性超越火电的里程碑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中国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截至2025年3月底,中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14.82亿千瓦,其中风电5.36亿千瓦、光伏9.46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的14.51亿千瓦。这不仅是一组简单的数字对比,更是中国能源结构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今年一季度,风电光伏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相当于每天新增约82万千瓦,相当于40多个大型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规模。与此同时,一季度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达536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2.5%,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相当于为全国百姓节约了数千万吨标准煤的消耗。

中国的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建设,是一部充满挑战与突破的奋斗史。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研制出首块硅单晶硅,为光伏发电发展播下种子。1983年,第一座10kW民用光伏电站在甘肃兰州榆中县园子岔乡落成,开启光伏发电走进民众生活的篇章 。此后,光伏发电发展缓慢,直到2005年,中国第一座直接与高压并网的100kWp光伏电站在西藏羊八井建成并一次并网成功,发展开始加速。2009年,“金太阳工程”开启光伏补贴序幕,分布式光伏市场火热起来。但2012年欧美发起“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产业遭受重创。危机之下,政府出台产业政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核心环节取得突破,实现全产业链飞速发展。

中国风力发电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初为解决海岛和偏远农村牧区用电问题,侧重于离网小型风电机组建设。1986年,第一座风电场——山东荣成马兰风力发电场并网发电,标志着风电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此后,从利用国外贷款建设小型风电场,到探索建立相关制度保障投资者利益,风电产业不断摸索前行。2003 - 2007年,通过实施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施行《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细则,风电开发规模和本土设备制造能力迅速提高。2021年陆上风电实现全面平价上网 ,2024年漳浦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成功安装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启动批量化示范应用,风电产业技术和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

民生与环保:绿色转型的中国力量

这一突破背后,是中国对民生福祉与生态环境的深刻考量。风电光伏的大规模应用,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清洁电力取代燃煤发电,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让蓝天常驻成为可能。数据显示,一季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9.8%,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亿吨,这相当于种植了2000万棵冷杉的碳汇量。从全球视野看,中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近1/3,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跑者”。英国《自然》杂志曾评价:“中国正在用行动定义21世纪的能源未来。”

战略重构:从能源依赖到安全自主

超越的背后,更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深刻调整。长期以来,火电占比过高曾导致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碳排放压力增大等问题。如今,风电光伏装机的反超,意味着中国对煤炭的依赖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仅今年一季度,风电光伏发电量增量就达1110亿千瓦时,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这表明新能源正成为电力增长的“主力引擎”。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减少了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敏感,增强了能源供应的自主性。正如国家能源局负责人所言:“这是我国从‘能源消费大国’向‘能源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

未来已来:在变革中拥抱可持续未来

当风电光伏装机超过火电成为常态,中国能源转型的画卷已清晰可辨:这是一场从“高碳”到“低碳”的全民实践,是从“依赖”到“自主”的战略跨越,更是从“追赶”到“引领”的全球担当。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超越,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绿色未来的承诺——以清洁电力为笔,中国正在绘制一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壮美画卷,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着“中国方案”,照亮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行之路。

这一步跨越,是终点,更是起点。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与产业生态的完善,中国能源革命的故事,正等待着更精彩的续写。

(完)

0 阅读:25

流水华年镌记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