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巅峰与亲情桎梏,多尔衮两度错失皇位的清初权谋困局!

晗宇说历史 2025-03-14 05:51:02

其实,多尔衮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只是有野心却不够狠!对亲情,他是有所顾虑的;加上对满洲内部,主要是处理兄弟、叔侄和叔嫂三个关系。在他的意念中,总是想扮演着一个领导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即便摄政,手中独揽大权,有两次机会圆皇帝梦的他,都没有把握!

这是为何呢?先来说面对两次争位机会的态度!

两次争位的态度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也是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弟。

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拥立了福临。之后,多尔衮独揽大权。

顺治元年,攻克山海关成功之后,便带着顺治帝入主中原,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

其实,多尔衮曾经有两次机会来争夺皇位。

第一次,是其汗父努尔哈赤死后。

努尔哈赤晚年在汗位继承问题上非常苦恼,他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他死之后,汗位之争,非常惨烈。

当时在诸贝勒中有: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此外,还有极为受宠的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

努尔哈赤死后,大福晋阿巴亥孤儿寡母,没有了依靠,被皇太极等人逼给努尔哈赤殉葬。

阿巴亥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生母。她13岁嫁给努尔哈赤,共同生活25年。她当时37岁,正值盛年,丰姿妖娆。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这兄弟三人在争夺汗位中也是一支力量。

再说,皇太极不仅没有强大后盾,还位居四大贝勒之末,又面临多尔衮弟兄的威胁,他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据说,皇太极指使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举报大福晋多次深夜找大贝勒代善,还两次给代善送吃的,而且代善也没有拒绝。努尔哈赤查证之后,虽说很生气,但不愿家丑外扬,只能借故惩处一下大福晋。

通过这件事,皇太极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既使大贝勒代善声名狼藉,无法参与汗位争夺,又使大福晋遭到修理,她的儿子多尔衮弟兄自然也受到牵连。

不过,努尔哈赤十分宠爱大福晋,还是选择原谅,对大福晋更加宠爱。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和几个贝勒说先汗有遗言,让大福晋殉葬。生母死后,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也失去依靠,别说去争夺皇位了。但事实上,多尔衮兄弟对皇太极继承汗位是怀有不满的。

第二次,是其皇兄皇太极死后。

清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因为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由谁继位。

当时,豪格和多尔衮都是最佳的人选。而且二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第一,豪格为皇太极长子,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都是天潢贵胄。

第二,豪格时年35岁,多尔衮32岁,都是正值壮年。

第三,都是战火中拼杀出来的出众人才。豪格久经战阵,屡立军功;多尔衮则多次统军出征,屡立大功。

第四,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大臣拥护豪格继位,尤其是两黄旗贝勒大臣更是誓死效忠。多尔衮兄弟为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旗主贝勒,这两个旗支持多尔衮,他还有两位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

但豪格势力也不弱,两人势力剑拔弩张。这时,济尔哈朗就提出一个折中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于是,多尔衮权衡利弊,让年幼的福临继位,自己摄政,避免内讧。

于是,6岁的福临意外地坐上了大清国皇帝的宝座,而多尔衮则与皇位失之交臂。

不过,他虽然没有继承大位,但做了摄政王,实际拥有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摄政,独揽大权

多尔衮辅佐年幼的顺治皇帝移都北京,定鼎中原。

多尔衮在宣誓辅政之后,就一步一步地将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一步,抬高地位。他先取消了军国大事由八旗贝勒共议的制度,而由两位摄政王决断。如此,多尔衮便凌驾于诸亲王、贝勒之上。

第二步,独揽大权,成了“首席摄政王”。

第三步,分化黄旗。设计将豪格幽禁于高墙数月,分化并打击了两黄旗。

第四步,整死豪格。先是,尽管豪格被废为庶人,但在清军入关用人之际,多尔衮还是让豪格随军从征。豪格作战勇敢,立下大功。豪格被封为和硕肃亲王。不久,派豪格西征。

顺治五年,豪格凯旋,即被讦告:一是属下两员小官冒功未予审理,二是欲将吉赛升补护军统领。多尔衮借此上纲,定豪格罪名,下豪格于狱。后来豪格在狱中猝死,年39岁。有一说豪格是被多尔衮谋害死的。

豪格死后,他的嫡福晋被其叔父多尔衮逼纳为妃。多尔衮杀侄娶妃。多尔衮经过几年谋划,施尽权术,笼络亲信,排除异己,终于将皇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塞外围猎时失足落马,不久病故塞外喀喇城,年39岁。

多尔衮死后,顺治便开始惩处多尔衮,重新恢复豪格肃亲王的名号,并一直延续下来。

顺治帝追惩多尔衮,先拿他的同母兄弟开刀。其弟多铎在两年前患痘症死去,仅活了35岁;还剩下其胞兄阿济格。阿济格当年同多铎一唱一和,要拥戴多尔衮继承皇位。要不是两黄旗大臣的冒死反对,恐怕福临不要说做皇帝,还要落得个同长兄豪格一样惨死的下场。他愈想愈气,迫不及待,在顺治八年以“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谋乱”罪,将阿济格幽禁;后来又将阿济格赐死。

顺治亲政之后,就定多尔衮十大罪状,将多尔衮削其爵号,撤其和其母的庙享,黜其宗室,籍其财产,没其府第,毁其陵墓,继子多尔博归宗等。

福临为何这么恨拥立他的叔父多尔衮呢?

多尔衮遭此结局的原因

据说,与福临母亲孝庄有关。

孝庄太后是顺治帝的生母,她13岁嫁给皇太极,皇太极登极为天聪汗时,她才14岁。后被封为庄妃。皇太极死后,30周岁就守寡,幸运的是,福临上位后,她便当上了皇太后。

多尔衮与庄妃的关系,是近百年来清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据说,庄妃与多尔衮“青梅竹马”,自小时候就相恋,但造化弄人,庄妃嫁给了皇太极。不过,这个青梅竹马之说很快被否定,因为庄妃出生在蒙古科尔沁,多尔衮则出生在满洲赫图阿拉,两地相距甚远,二人并无“青梅竹马”的机会。

孝庄太后与睿王多尔衮相恋的事,可能有,也可能无,至于下嫁,属于野史传闻,尚无确凿史料证实。

其实,不管下嫁与否,孝庄太后出于母子命运和大清江山的考虑,尽量笼络多尔衮,倒是不用怀疑的。

所以,福临从小到大对于母亲和多尔衮的流言蜚语是恨意,尤其是对多尔衮。

还有另一种说法,顺治五年,多尔衮逼迫让顺治帝称他为“皇父摄政王”。这是尊称,如同光绪称慈禧为“皇阿玛”一样,如此,顺治帝心里能爽吗?

写到最后

多尔衮一生徘徊于权力巅峰与皇帝梦的裂隙之间。两度与皇位失之交臂,权倾天下却难破亲情桎梏,最终,这位叱咤风云的摄政王,终成清初权力博弈的悲情枭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