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越发庞大。尽管很多人对美国抱有善意,认为中美不会发生冲突,但最近一份美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揭示了一个不同的局面,显示中美已经在南海爆发了一场遭遇战。
首先,美国军方媒体《星条旗报》透露,美国海军对西太平洋的第七舰队进行了人事变动。美国第七舰队第136电子战中队的主席、也是“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电子战中队最高指挥官威廉·库尔特中校被解职。这样的解职在没有出现重大政治或军事失误的情况下是罕见的,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美国五角大楼解释这次人事调动是因为对库尔特中校的指挥能力失去信心。这一理由显得突兀,因为通常情况下,如果是政治错误,会直接公开宣布,而这样含蓄的解职更像是一种隐秘的表达方式。毕竟解职通常是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而根据美国方面的说法,库尔特中校是在今年10月份被调到西太平洋的。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调动通常是为了应对中国。这次的人事调动最初显示出美国军方对库尔特中校的能力是认可的,否则不会将其调到中国这边来。因此,这次解职必定是因为在西太平洋爆发了一场重要的事件,而美军以惨败告终,导致主席被免职。
在亚太这片争夺的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大,而现在中美双方都没有详细透露具体发生了什么,双方都选择保持沉默。根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中国空军的一架运-8EW电子战飞机与美军EP-3E电子侦察机在南海相遇,并迅速进行了电子战对抗。也有一些说法称是中国的歼-16D参战电子战机。具体的过程由于双方都没有透露,因此我们不便妄加猜测。但就战果来说,中国这边的损失是台湾地区雷达设备遭到严重干扰,大陆沿海城市厦门的气象雷达站几乎失效,整个雷达都呈现红绿色的乱码。而美国方面的损失是主帅被打得疑心人生。
我怀疑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库尔特中校直言不讳地描述了中国的战斗力,这导致了美军在这场冲突中的惨败。然而,由于美国在信息战领域的领先地位,他们可能更擅长在这方面控制局势。于是高层感觉这场战斗输得纯粹是因为库尔特太差劲,而库尔特为了给自己辩解,可能过于夸大了中国的实力。于是,以“对他的指挥能力失去信心”为由将其解职。坦率地说,随着美国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优势的领域越来越少,美国可能会更容易发动突然袭击。之前我们谈到基辛格之死时提到过,由于美国政治逐步被垄断,最终只会导致政治人物成为“政治流氓”的局面。虽然这些人已经撑不起一个帝国的疆域,频繁犯战略错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人失控和发疯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中国必须做好全面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