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稀土储量全球第二?技术突围挑战东方垄断,产业链竞争白热化

東南亞村旅居 2025-04-09 04:25:15

【河内讯】越南自然资源部最新勘探报告显示,其稀土储量达22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8%,位居世界第二,然而,受限于技术设备与地理条件,越南2024年稀土产量仅8000吨,不足全球供应量的1%。

南部芽庄地区新探明的12万吨重稀土资源,因埋藏浅、品位稳定,被国际稀土协会列为“最具开发价值矿床”。面对全球电子、新能源产业对稀土需求的激增,越南试图通过引进澳大利亚莱纳斯集团的湿法冶金技术,以及与韩国浦项制铁的联合开发计划突破瓶颈。

但中国控制着全球95%的稀土加工产能,且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对供应链碳足迹的严苛要求,让越南的“突围战”充满变数。这场围绕稀土资源的全球博弈,或将重塑未来十年产业格局。

资源分布与开发困境

越南稀土资源呈现“北多南少”特征。北部老街、莱州两省探明储量超1800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80%以上。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露天开采难度极大,矿区需穿越多个自然保护区,导致开采周期延长30%。

南部芽庄盆地新发现的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埋藏深度仅5-10米,品位稳定在REO含量8%-12%。国际稀土协会评估显示,该矿区开发价值堪比中国白云鄂博矿。

尽管总储量丰富,越南2024年稀土产量仅8000吨,不足全球供应量的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越南稀土加工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30%。环保投入占比将增至总成本的22%,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地球”警告,若延续粗放式开发,可能触发《生物多样性公约》违约风险。

技术突围与国际合作路径

越南计划投资3.2亿美元升级谅山省稀土加工基地,引入澳大利亚莱纳斯集团的湿法冶金技术。该技术可将稀土回收率从45%提升至75%,但需配套建设放射性废料处理设施。

韩国浦项制铁与越南矿业集团达成协议,计划联合开发芽庄矿区。双方约定:韩方提供价值8亿美元的浮选设备,越方则以稀土精矿入股,共同建设年产5000吨的稀土氧化物生产线。国际能源署(IEA)测算显示,若项目落地,越南稀土自给率可从目前的7%提升至2030年的35%。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供应链本土化要求趋严,日本经济产业省启动“稀土替代技术”研发,计划2026年前将钕铁硼磁体中的中国稀土用量削减30%。越南工商会调查显示,73%的中资企业担忧关税政策将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20%以上。

全球产业链竞争风险

中国占据全球稀土供应95%份额的同时,拥有着关键加工技术。越南若想打破垄断,需攻克环保合规、技术壁垒与地缘博弈三重难关。

欧盟碳足迹认证要求使现有矿山达标率不足40%,超导萃取设备单套采购成本达1.2亿元。中美供应链阵营化趋势加剧了政策不确定性。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稀土替代技术”研发计划虽为越南提供市场机会,但也可能挤压其技术自主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若越南无法平衡环保与开发,2035年稀土出口额或难达预期的120亿美元。

更复杂的是,美国商务部近期将越南列入“稀土供应链观察名单”,要求其提交原矿出口流向报告,进一步加剧政策不确定性。

未来展望与可行性评估

越南总理范明政提出“绿色稀土开发”战略,计划采用浮选-电解联合工艺提升资源利用率。该工艺可将稀土纯度提升至99.9%,但需投入每吨800美元的深部开采成本,远超国际矿企投资意愿。

全国仅河内矿业大学开设稀土相关专业,年培养量不足200人。北部矿区历史遗留污染治理费用高达7.8亿美元,越南政府计划通过发行主权债券募集5亿美元,重点支持环保技术研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模型预测,若越南能实现技术自主,2035年稀土出口额可达120亿美元,占GDP的2.5%。但当前外资撤离规模已达28亿美元预警线,政策风向突变让企业不敢追加投资。为此,越南计划设立“稀土开发专项基金”,通过发行主权债券募集5亿美元,重点支持环保技术研发。

专家研判与行业警示

国际稀土协会主席李明哲指出:“越南的机遇在于离子型稀土的稀缺性,但技术短板可能使其沦为原料供应地。”

韩国浦项制铁驻越大使金钟浩认为:“芽庄矿区若实现深部开采突破,有望成为亚太地区新供应链枢纽。”

全球稀土供应链正从“一家独大”转向“多极竞争”,但越南需警惕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越南工商会调查显示,73%的中资企业担忧关税政策将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20%以上,政策不确定性已成为最大风险。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