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120亿!谁在用“饺子导演”的名字吸粉带货?

苏文历史 2025-02-19 17:35:59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20亿,正式跻身全球票房榜前十。

这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次高光时刻。

本以为这是一场属于导演饺子(杨宇)和观众的共同欢庆,可背后却出现了另一个充满争议的现象——冒牌“饺子导演”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频频冒头,甚至有人靠它们赚了不少钱。

当天,有网友兴奋地在社交平台上留言:“饺子导演终于开通短视频账号啦!

大家快去关注!

”然而不久后,又有人在评论区反驳:“别被骗了,那些账号都是冒牌的!

”一场关于真假身份的争论就此展开。

冒牌“饺子导演”竟涨粉数十万

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饺子导演”,你会发现,大大小小的账号不下几十个。

它们的名字也各有变换,比如“饺子”“饺子导演小号”“饺子(杨宇)”等等。

这些账号大多使用饺子的照片作为头像,还时不时发布一段所谓的“导演访谈”或祝贺《哪吒》票房的内容。

看起来,这些账号和饺子绑定得很紧,甚至还会用“饺子导演本人”的名义对粉丝表示感谢。

不过,再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问题多多。

有的内容很杂乱,甚至毫无逻辑;有的简介里直接写“非官方账号”。

但即便如此,这并没有阻挡这些账号的热度。

在某些账号下,好多网友还留言支持:“我们从几百粉就开始关注你了!

”“导演辛苦了,期待新作!

”有个账号竟靠着这些误以为真的粉丝,粉丝量蹿升到了十几万。

假账号带货牟利,还有账号卖出6万元

更让人惊讶的是,有些假账号不仅涨粉,还开始用这些流量带货。

日用百货、衣服、书籍……商品五花八门。

有的账号悄悄挂上了淘客链接,有的干脆将涨粉后运营的账号高价卖出。

据网友爆料,有一个冒牌账号在积累了13万粉丝后,竟以6万元的价格被卖给了别人。

这种行为不免让人联想到某些电商带货套路:先用热点事件或公众人物吸引眼球,再借机转化流量。

而冒充像饺子这样的导演,不但让粉丝信以为真,还严重损害了导演本人的信誉和形象。

粉丝分辨真假陷入争执,片方与平台已出手

面对众多真假账号,粉丝也很难辨识。

有观众留言说:“这个账号发布的内容看起来很真啊,应该就是导演吧。

”也有人直接反驳:“你就别被骗了,都没有认证!

其实,官方早已经明确表示,饺子导演只有一个经过认证的微博账号。

在这个微博账号里,有三条内容可以确认身份:一条祝吒儿生日快乐,一条是转发《哪吒2》定档的消息,最后一条是回复同类导演的致谢。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短视频平台账号。

针对这种情况,片方表示,他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冒牌账号的动态。

而相关短视频平台也迅速采取了行动。

据平台数据显示,从2月7日开始,已经清理了数百个仿冒饺子的账号,并对新的仿冒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律师解读:侵权或涉嫌诈骗,后果可不轻

这些冒牌账号究竟触犯了什么法律?

律师明确表示,情况已经涉及民事侵权甚至刑事责任。

假账号使用饺子的姓名作为ID、上传导演照片作为头像,就是侵犯了饺子本人的肖像权。

未经许可发布电影片段、海报等内容,也违反了著作权法。

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些账号利用“饺子”的名义进行商业牟利,或者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信任,就很可能构成诈骗。

假账号运营者的目的很多样,他们可能只是单纯想吸粉,也可能已经变现获利。

如果涉及欺诈行为,就不是简单赔偿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会承担更大的法律风险。

结尾:公众热情也需分辨清醒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无疑代表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一大步。

而观众对饺子导演的热爱,也彰显了主创团队通过作品赢得的真挚人心。

然而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公众热情有时也会变成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希望每一个热爱导演、热爱电影的人,在表达喜爱的时候,也能多一点理性和分辨能力。

而那些利用大众支持牟利的人,更应该明白,这种虚假的流量与收益终将止步于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0 阅读:5

苏文历史

简介:裴奕迅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