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自从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起色之后,咱们就坚持不懈的搞基建,在国际上都享有“基建狂魔”的称号。可是,纵使是基建狂魔,面对复杂的地形和环境时,依旧显得有些无力。
全国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增长情况
比如位于我国西藏的墨脱公路,虽然只有短短的117公里,却修了将近50年。
那么,墨脱公路的修建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它究竟有多难修呢?中国有为何必须要修墨脱公路呢?
墨脱公路究竟有多难修建?
修修停停的墨脱公路在介绍墨脱公路的基本情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作为它名称前缀的墨脱县到底是怎样的。
墨脱县的别名叫做白玛岗,属于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市,其名字在藏文当中有着“花朵”的意思。
墨脱县的总面积并不大,只有3.14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大约为14889人。不难看出,这里的人口还是比较稀少的,并且大部分都是从历史上就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后裔。
墨脱县面积以及常住人口都不多
不过,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县城,墨脱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着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等。以水能资源为例,这里不仅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本身在亚热带湿润气候之下降雨也相当的多。
根据资料来看,整个墨脱县水系丰富,有着大量的湖泊且都是淡水湖,水域面积达到了683.3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到了1400多亿立方米。在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水能资源无疑是相当丰富。不过,想在这里修建水电站等设施却显得十分不易,因为“交通难题”一直困扰着这块宝地。
在墨脱公路修建之前,此地两条通道进出需要4、5天
许多人可能会想,有多难呢,这么多年那么多的山沟都通了路,我们得相信国家的基建水平。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这样,可是事实却没这么简单,因为这里是我国2100余个行政建制县当中最后1个通路的县。
据悉,连通这里和外界的墨脱公路从1965年就动工,这些年修修停停,直到2013年才正式通车。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通车并不是覆盖全年的,只有9个月左右的时间。
墨脱公路的修建耗费了近50年
回顾墨脱公路的修建历史,大家就能发现其实国家从很早就关注到了这个藏在雪山之后的“花朵”,并且试图为其修建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从1961年人们就开始考察,到了1965年,开始第一次修建墨脱公路。
这次修建大约花了80万,可是只修了8里路,还死了许多的人,因此时至今日,这依旧是一段“血泪史”。
转眼间又过去了10年,墨脱公路再次动工,本以为这次一定能修好,可是修建了6年之后却又再次停工了。不止如此,在修建的过程中,还牺牲了许多施工人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墨脱公路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就这样,墨脱公路一度荒废,成为了一条有名无实的公路,直到本世纪初,国家又派出了勘察人员前去勘察,并且对再度修建墨脱公路的计划进行评估,展开多项研究。直到2008年,这里又被批准立项建设。
这一次的建设从2009年4月开始,到了2013年顺利通车,历经四年时间, 耗资9.5亿元。而2017年,国家又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整改建设,此次投资更是高达12亿元左右。
2017年末,墨脱公路再次整治改建
不难看出,墨脱公路确实是一条命途坎坷的公路,仅仅117公里的距离,前后修修停停将近50年,不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有不少人殒命于此。
那么,为什么这条路如此的难修呢?
墨脱公路到底有多难修?咱们在上文中介绍墨脱县的基本情况时,大家应该就已经看出了它所处的位置有些尴尬,不容易建设道路。但是,实际上墨脱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可不止于此。
墨脱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山地灾害,想必看完大家就明白了,这117公里的路怎么会如此难修。
首先以地形地貌来说,墨脱公路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东段,地壳运动非常强烈和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并且由于地表侵蚀、气候变化、冰川的退缩等影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高山谷底地貌。这就意味着地形的高差非常大,山坡异常的陡峭。
墨脱县附近的断层地貌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的地貌到底有多复杂,曾有人尝试将这里划分为四个地带,由高到低分别是高山冰雪作用带、亚高山寒冰风化作用带、中山山坡洪流和重力作用带,以及山麓谷底流水作用带,每个作用带对标的地质灾害有所差异。
比如以高山冰雪作用带和中山山坡洪流作用带来说,就非常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第一条墨脱公路——扎墨公路面临的沿线泥石流分布状况
其次再来看水文条件,上文中提到这里水系广布,水能资源非常丰富。这样的水文条件放在建设水电站方面无疑是想当有利的,可是在修建公路时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因为修路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会遇见冰雪融水的袭击,还会受地下水的限制。即使修成了,部分地区甚至会因为地质作用,在公路附近形成“温泉”,这样的话道路的安全又会受到威胁了!
如果在公路附近形成“温泉”,将威胁到道路安全
总的来说,墨脱公路算是将“不利buff”叠满了,导致人们不得不修修停停。此外,哪怕道路建设好之后,依旧面临着许多地质灾害的威胁。
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曾对这里做出了的这样的评价,他称这里是当之无愧的“地质灾害博物馆”。各种地质灾害在此地大杂烩,其中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雪害等等,规模之大难以想象。不难看出,想在这里修建公路,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综上所述,墨脱公路的修建时间长、耗资巨大都找到了理由,它在公路领域已经算得上是真正的“天路”了。
墨脱公路算得上是一条真正的“天路”了
当然,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咱们非要修通这条路呢?毕竟墨脱地区的生产总值并不高,2021年只有8.52亿左右。
为何必须要修建这条“天路”?这是因为在墨脱住着我们的同胞,他们有走出家乡看看祖国美好河山的权利。在这条公路修成之前,当地人过着封闭艰苦的生活,想要从外界获得物资,只能靠“背夫”。而所谓的背夫就是依靠人力背屋子的人,他们背着大量的东西穿梭于雪山之间,这是许多人从未见过的人间疾苦。
背夫要背负大量的物品穿梭于雪山之间
资料显示,2007年9月,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率队到墨脱考察调研,会议快结束时,他指着桌上的矿泉水,提醒大家:“ 请各位把剩下的水都喝完或者带走,这水是背夫从外边一步一步背进来的,太不容易了!”
此外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公路,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基建水平的提升,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
总的来说,自从墨脱公路建成之后,当地人的生活条件明显提升。随着未来的多次整改修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可能会带领着这个贫困的县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