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同样两句“兵者”,为何一个格局拉满,一个“猥琐十足”?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3-08-20 12:30:20

作为中华文化优秀的军事代表作——《孙子兵法》,其非凡的军事应用价值不言而喻,书中提出的各种军事作战思想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屡屡得到验证,时至今日,其中许多合理的思想内核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军事领域,已经渗透到了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谈判等活动当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即便是年轻人谈恋爱的情场领域,《孙子兵法》也能发挥出其独到的光芒,如果男方能够很好应用避实击虚、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等计谋,追求心仪的女孩也不是什么难事,这在《穿越时空的爱恋》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虽然《孙子兵法》光芒四射、真理卓然,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真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也存在它的局限性和时效性。对于科学领域而言,一般认为物理、化学的时效性是10年,数学长一点可以达到25年,而成书于2400年前的《孙子兵法》,显然远远超过了科学领域认定的时效范围,它某些观点的“落后性”也无法避免。

那么《孙子兵法》存在哪些“落后”的观点呢?本文仅以首篇的两句“兵者”作一叙述。

如果翻看《孙子兵法》的首篇——计篇,便会很快发现两句相同的“兵者”:

第一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是开篇的第一句;

第二句:“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位于首篇第五段。

虽然同为两句“兵者”,但相信大家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一句是不是格局拉满,而另一句则“猥琐十足”呢?

第一句的“兵者”明显大气十足,且富有格局感,其中蕴含的道理也自不必说了。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认真对待、仔细研究。中华文明自古传承至今,哪一个阶段少了战争?哪一次不是因为浴血奋战才保存了家园,保存了中华文明的火种。

反之,军备废弛、贪图享乐,对战争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几近亡国灭种的反面教材不也历历在目吗?宋朝时“偃武修文”,晋朝时边防松弛,均导致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将富庶的宋朝、享乐中的晋朝一锅端,留下了“靖康之耻”、“五胡乱华”等深入中华文明骨髓的屈辱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晋朝和宋朝都远在《孙子兵法》成熟之后。也就是说,对于不修武备、不备战争导致的亡国恶果,孙武早在春秋时期就看得一清二楚,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晋朝和宋朝却都是睁眼瞎,不得不感叹孙武眼光的长远和格局的远大,这也是《孙子兵法》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欣赏完第一句“兵者”的光芒之后,再来看第二句“兵者”,就显得底气不足、猥琐有余了。

第二句“兵者”认为: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因此以下规定动作必须要做: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处,却装作要向远处;实际要向远处,却装作要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暴躁易怒,就设法挑逗扰乱他们;敌人卑怯谨慎,就设法使他们骄横……

如果将以上语言进一步直白话、透明化,意思就是:打仗说白了就是欺诈的行为,根据敌人的心理特点发动心理攻势,让他们或是焦躁不安、或是骄横跋扈、或是贪腐成性、或是两眼迷茫……反正就是不让他们成为正常人,而是引导入神经质的深渊。

也正是因为孙子认为打仗形同欺诈,故而在军事上给它设定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词——虚实。用曹操的话来说,善于用兵者本就虚实不定,你觉得它是真的,它偏偏是假;你认为它是假的,偏偏又来真的。故而曹操面对诸葛亮的骚扰,始终不敢松懈怠慢,要求士兵睡觉,得睁着一只眼睛。面对内侍的建议,曹操勃然大怒:万一十假中来了一真,孤岂不是束手就擒?

因此,在孙武看来,打仗就是相互猜忌的心理游戏,谁的心理素质强大了,谁洞彻心扉的能力更胜一筹,胜利的天平就会向他倾斜。为此,中华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朴民在给《孙子兵法》注释时一针见血总结道:“在孙子看来,战争说到底是敌对双方比试‘骗术’的过程,会骗的打败不会骗的,大骗子战胜小骗子,骗术越高明,骗法越多样,就越有取胜的把握,越能成为胜利的主宰。”

将战争视为相互比试骗术的“儿戏”,显然太过轻视战争的能量了。众所周知,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除了将帅的心理素质、士卒的勇猛程度,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也不可或缺,少一个都将导致战争的失败。

虽然孙武也意识到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多样性,在第二段以“五事七情”予以说明,表示要想判断胜负花落谁家,可通过“政治、天时、地势、将才、制度”五个方面,以及“君主政治的清明、将帅的才能、天时地利、贯彻法令、武备精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严明”七个方面进行比较。

但是接下来孙武话锋一转,将第一段和第二段格局拉满的“兵者”在第五段进行了浓缩萃取,提炼出了“兵者,诡道也”这一猥琐十足的结论,将多元并存的用兵打仗高度归一于欺诈、使骗术,实在是猥琐十足了。

难怪中华文明在历经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之后,便不可避免走向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高度统一,同时中华老祖宗沉沦于“人心”的泥潭而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得不说,与《孙子兵法》将战争归结于使诈欺骗高度相关。

0 阅读:188
评论列表
  • 2023-08-20 13:11

    从《博物通书》看现代电磁学的中国起源  多情小宝 20-07-10 关注  1851年由美国来华传教士玛高温译述的《博物通书》是第一本中文电磁学著作,也是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学科的第一本中文著作。 图1 《博物通书》封面注明年代:耶元1851年,西医士玛高温译述 “先轸”、“牛肉好吃”等网友认为,《博物通书》本系中国本土的科技著作,被传教士玛高温篡改为从西方向中国传播的科技著作。理由为:1、传教士玛高温是一个传教医生,怎么懂电磁学?2、《博物通书》中图画上的标记不是西文字母,而是“甲、乙、丙、丁”等中国的天干地支。3、《博物通书》中图画上的人物为中国人模样和装束。4、耶元1831年11月,法拉第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电磁感应的实验结果,而《博物通书》著述为耶元1851年,从西方传到中国的速度太快,这也不符合西方技术封锁的特点。5、将电磁称为为“气”,正是中国传统对电磁的描述方式。   以上理由均很有价值,但尚未构成铁证。《博物通书》一共45页,除了宣扬宗教之外,纯为技术描述,若传教士有篡改,实难考证其内容的真正年代。所以本人找来《博物通书》一书详细

  • 2023-08-20 13:08

    印第安人大屠杀 印第安人大屠杀是16-19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一场残暴的屠杀。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由于其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大灭绝,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