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氤氲,在春日校园里“花样阅读”

上海黄浦 2025-04-24 09:11:24

阅读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阅读更成了一种根植于师生日常的校园文化。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大早,一辆红色“房车”缓缓驶入校园,瞬间吸引了众多小朋友新奇的目光——这是一座由房车改造而成的“书香上海流动书房”,满载着小读者喜爱的少儿书籍,宛如一座移动的儿童读书馆,停在操场一侧供学生自由取阅。流动书房的一旁,摆放了几张小桌椅,阳光和煦,暖风轻拂,孩子们在校园里“露营式”阅读,惬意、松弛、自由。

今年初,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被国家语委办公室评为“典耀中华”主题读书特色学校,此前,学校还获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书香校园”。

跨度将近三周时间,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前,学校就启动了主题为“智慧赋能经典阅读 科技点亮书香世界”的读书节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在书香氤氲的四月春天里。

学校图书经费怎么使用?买些什么书放在图书馆?十多年前,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打造了“露天书市”,充分尊重读书的主体,即师生的意愿,把书城提供的部分新书以设摊的形式展陈出来,在大家翻阅、挑选并投票后,形成一张“我最喜爱的书籍”榜单,经公示后再由学校统一购买,充实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十余年之前,我们尝试调整图书经费的使用理念,充分倾听师生的阅读意愿,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这样一来,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基本都是大家认可的‘师生最喜爱的书籍’。”校长张烨介绍。

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今年,学校在读书节活动里融入了智能与科技的元素。富李明老师带领二年级学生,尝试用AI工具重绘书中的经典场景:读了《一粒种子的旅行》,陈艺萱把想象装进了AI,画出了一幅“小鸟的草莓快递”;陈宛昕被《神奇校车》里的“卷毛老师”所深深吸引,在她眼里,卷毛老师总是穿着缤纷的外套,智慧、有趣又充满巧思;贾沛宸喜欢神笔马良,在AI工具的协助下,他“脑洞大开”地让马良和机器人同框,助力未来“白胡子爷爷”的养老生活。

科技的步履在校园阅读里不止于此。四年级语文教师王辰和孩子们在图书馆进行的一堂习作课,请学校AI智能体来参与学生习作的修改与润色。以春天为主题,学生分别事先进行了写作,面对“智能睛睛”,要问些什么问题才能让它有效地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呢?这堂课上,王老师和学生一同探索如何与大模型对话:“加入一些修辞手法”“可以放一两句与春天有关的古诗词”“还能告诉它我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让它更了解我”……

在日常阅读中,怎样有效地读懂一本书?用什么方法更深入理解书中人物?由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语文学科工作坊主持人严萍领衔,协同集团成员校的部分语文老师一起打磨“睛睛老师谈阅读”系列,在官微上用3分钟的轻量化视频形式呈现“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为学生及家长提供阅读策略,助力学生在阅读中更高效地获取信息、理解复杂文本、培养独立思考素养。

“电子书走进生活的当下,我们究竟要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学校用什么机制来确保小伙伴们读好书?”“世界读书日”当天,一群校园小记者把校长张烨团团围住,进行了一场小型专题采访。面对孩子们有备而来的高质量提问,张烨一一认真解答。“电子阅读是时代的产物,它是阅读的方式之一。真正的有效阅读不必拘泥于形式,无论是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阅读都是我们修养自身的重要途径,无论科技发展有多迅速,保持阅读的习惯依旧非常重要。”她向小记者们介绍,学校将通过教师导读、书目推荐、阅读策略指导等多元结合的形式,运用机制建设、课程设置与文化浸润,将阅读融入日常,引导孩子读好经典、阅见未来。

记者 / 王菁

编辑 / 宗哲麟

图片 / 蔡维帅

通讯员 / 经日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