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环紫贝,北拥镇田,霞洞遽而流丹,玉阳高而耸翠,清江旁绕,大海前朝,此内境之形胜也。外疆则七星高标穹汉,七洲远列大洋,分水一江,流歧泾渭,浮邱孤峙,潮界东西。”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文昌周边地形图
汉元封元年(前110年),于紫贝岭之阳设县,属珠崖郡,县以紫贝山为名。至初元三年(前46年),因治理成本巨大,朝廷诏弃海南岛上郡县。

咸丰文昌县志县治图
隋大业三年(607年),析珠崖郡西南地置临振郡,并于原紫贝县旧墟设置武德县,属临振郡。

民国文昌县志县治地图
唐武德五年(622年),县治搬迁至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平昌溪附近,因县名与年号相同,遂以平昌溪为名,改武德县为平昌县,属崖州。

民国广东省陆地测量局测绘文昌县
贞观元年(627年),取“偃武修文”之意,以县南文昌江为县名,自此改称文昌县。
元至顺二年(1331年),县治再迁于奉化乡北山都(即今文城镇),郛郭(即土城)略具。

70年代文昌县
明隆庆六年(1572年),因海寇李梦焚毁乐会县治,有危及其余各县之势。(广东按察司)副使陈复升命知县顾乃猷以石块建筑城垣,周长三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一丈五尺。开城门三座:南门南熏、北门拱北,城东开小门一座,但不久即塞废。

文昌县城范围示意
崇祯五年,知县魏懋绩塞废南熏门,改于坤位(西南方)开门,但由于城西南面临文昌河,故而开门不便,三年后仍复旧门,改南熏门为图南门。

1941年文昌县简明图
清康熙六十年,于县衙照壁外复开东门,取名文明。至道光二十八年,吏部郎中云茂琦集众会议劝捐督修城垣,整修后测量城周四百二十丈,改东门名为宾曦、南门为来熏、北门为拱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