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植,四季豆套种模式,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惊鸿劈雾 2025-02-21 17:41:44

立体种植,四季豆套种模式,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分享的经历,他说自己家中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田地,一直以来都种着传统的单一作物,每年看着那片土地仅仅产出一种作物,总觉得有些浪费。收获的季节看到相邻地块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种植方法,产量和收益都比自己家高不少,心里满是羡慕与疑惑。其实这样的现象在许多农村地区并不罕见,许多农户守着自己的土地,采用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产量和效益都难以有较大突破。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也是农民的命根子。在过去,单一种植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例如,一块面积为1亩的土地,如果单纯种植小麦,在正常年景下,亩产量可能在800 - 1000斤左右。这种种植模式有其简单直接的一面,便于农民管理,对农业技术和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然而,它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单一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只占用土地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土地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能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新兴的立体种植中的四季豆套种模式。四季豆,别看它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在种植领域,它可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把“好手”。当与其他作物进行套种时,带来的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我们先来看看四季豆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套种方式。比如,与玉米进行套种。一般而言,如果采用常规的玉米单种,每亩种植密度大概在3000 - 4000株,玉米成熟后的产量,根据土壤肥力等因素不同,亩产量在800 - 1200斤。而如果采用间作套种,每亩玉米仍然保持3000株左右的基本种植量不变,这样玉米的种植空间并没有被大量挤占。然后在玉米植株之间,合理间隔地种上四季豆。四季豆的藤蔓可以顺着玉米的茎秆攀爬,向空中发展。

从空间利用上,玉米植株较高,主要利用了土地上方的高度空间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四季豆则以其细长的藤蔓,填补了玉米植株间的垂直空间。从土地面积的有效利用来说,每一寸土地都被赋予了双重使命。据相关的农业试验数据显示,这种玉米 - 四季豆套种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因为合理的空间布局,通风透光条件变好,产量能够稳定达到1000斤左右,基本没有下降。而四季豆呢,由于有了玉米植株的支撑,能够充分接受阳光和雨露。每亩地四季豆的产量可以达到800 - 1000斤左右。这样算下来的综合收益,相较于单纯种植玉米,有了显著的提升。

再看四季豆与甘薯的套种模式。我们知道,甘薯是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且富含营养的作物。在单一种植时,每亩产量能达到3000 - 5000斤。但是从土地利用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来看,也有提升空间。与四季豆套种后,甘薯的种植方式调整为宽窄行种植,宽行中间种四季豆。这种模式下,甘薯的主根在地下横向和纵向的伸展基本不受影响,而且由于四季豆根系相对较浅,避免了与甘薯根系过度的养分竞争。

甘薯在这种套种模式下,产量依然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为可观的数字,大概在3500 - 4500斤。而四季豆呢,借助甘薯地疏松的土壤环境和充足的光照条件,生长得十分旺盛。每亩四季豆的产量可达到900 - 1100斤。这一数据表明,套种模式并没有因为甘薯的种植而限制了四季豆的生长,反而两者相得益彰,提高了土地整体的产出价值。

这种四季豆套种模式之所以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从植物学的原理分析,不同作物对光照、土壤养分、水分等资源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像玉米需要较多的光照和氮素营养,而四季豆在生长过程中对磷钾的需求相对较高。它们在套种过程中,各自吸收所需的养分,避免了单一作物大规模种植时对某种养分过度消耗,导致土壤肥力不均衡的情况。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套种模式也有着独特优势。单一作物大面积种植容易成为病虫害的滋生地。例如,玉米螟虫如果单一种植玉米,发生频率会比较高,对玉米的危害极大。而在玉米 - 四季豆套种模式下,玉米螟虫对四周豆的兴趣较低,而四季豆常见的豆荚螟也不容易侵害玉米。这样一来,病虫害的传播和爆发在两种作物之间形成了屏障,降低了病虫害的总发生率和防治成本。

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套种模式的投入产出比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以1亩地为例,如果单种玉米,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人工等成本,每亩纯利润可能在1000 - 1500元(根据市场波动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玉米 - 四季豆套种,在投入成本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收入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化。玉米的收入加上四季豆的收入,纯利润能够达到2500 - 3500元,这无疑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增收。

在土地利用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人类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现代套种模式,我们一直在进步。四季豆套种模式只是众多高效土地利用方式中的一个代表。这种模式需要农民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比如四季豆和玉米或者甘薯的种植间距、施肥的时间和量的把控、病虫害防治的时机等。

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种间作套种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各地的农业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这种套种模式的技术要点。另一方面,科研机构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作物之间的套种组合,探索出更多种类的优良套种模式,不断挖掘土地的潜力。毕竟,土地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我们能够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让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充满更多的希望和收获的喜悦。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