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美国Smiths Station市长布巴·科普兰自杀身亡,让人始料未及。
关于他的基本资料不多,只知道他出生于1961年,今年62岁。
在这之前,他是市民眼里的好市长,形象稳重,是一位实干型的领导。

布巴·科普兰
就连亚拉巴马州前议员道格·琼斯都在网上发文:“我为科普兰的去世感到难过,他是一位伟大的市长……”
尽管如此倍受尊敬,他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
不过是有人揪着他的“短处”,大肆渲染,逼着他走上了绝路。

布巴·科普兰步入众人眼里是在2019年。
他所管理的Smiths Stationr 位于阿拉巴马州,仅有5400多人,是龙卷风经常出没的地方。
2019年3月,阿拉巴马州就曾因高强度级别的龙卷风过境,造成20多人死亡,数百人不同程度受伤。
而Smiths Stationr因为靠近乔治过境,因此,遭到几乎毁灭性的灾难。
市内房屋大面积倒塌,广告牌被刮出几十英里,树木被连根拔起。
作为市长的布巴·科普兰第一时间站了出来,镇定地指挥救灾,因措施得力有效,将灾难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几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来到灾难现场视察,亲自接见了科普兰,给予了充分肯定。

科普林和特朗普
从此,科普兰更加努力工作,为Smiths Stationr人民尽心尽力地服务,政绩突出,毫无悬念地连任了市长。
同时,他还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目前已是凤凰城一教堂的高级牧师。
就在前几天,他还在教堂主持例行布道。
最重要的是,他深知作为一名基督教信徒,自古就有自杀者上不了天堂的思想。
而这两重身份,是众所周知的。
可不为人知的是,科普兰还有另一重身份,那是一个丰满的女人——布里蒂尼·布莱尔·萨默林。
正是这重隐秘的身份,让他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哪怕上不了天堂,他也义无反顾。
只因,他别无选择。

布里蒂尼·布莱尔·萨默林,是布巴·科普兰在网上为自己编造的身份。
在IG和Reddit社交平台上,萨默林是一个跨性别的人,他鼓励跨性别者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跨性别或许是他心里所向,他不仅经常发一些这方面的色情片,甚至创作了一些相关主题的小说。
如果只发这些,他或许是安全的。
但在他的内心,还是希望有人看到自己作为女人的模样。
于是,他经常穿着暴露的女装出现在平台上,不愿意去遮挡自己的脸。

科普兰在社交平台的女装照片
而恰恰是他的脸,将他暴露了。
即便打扮成了丰满的女性,但那张脸还是让有心者看出了端倪。
“1819新闻”的一名记者找到科普兰,开门见山地问起他私人社交平台上的相关内容,美其名曰采访,倒不如说是逼问,句句咄咄逼人。
刚开始时,科普兰极力否认,但在记者拿出的一张张平台的图片时,他沉默了。

科普兰男装与女装的装扮
尽管他极力解释,那只是他虚拟的人物、扮演的角色,从未让这份爱好走出家门,更没有影响到工作。
而且,他所有的拍摄,只是在家中进行,也只有他的妻子知道。
当天,科普兰就关闭了网上所有的账号,还不断恳求记者,不要将这一切公布出来,他的生活还要继续。
可他所做的这一切,在媒体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几天后,一篇题为《市长兼牧师科普兰,作为“丰满跨性别女孩”的秘密生活》的文章发了出来。
他的市长与牧师身份成了攻击的对象。
在这个5400多人的小镇上,如雨后春笋,传遍大街小巷,堪称爆炸性新闻。
那天,刚好是布道的日子,科普兰强撑着主持了布道,还稍作了解释与道歉。
“这只是一种幽默的尝试,是我的私事,但影响了大家,非常抱歉!”

科普兰在教堂
没想到,这次布道再次成了他的“把柄”,第二天又登上了新闻。
科普兰更加无地自容。
他不敢出门,最后被发现时,已死在了家里。

无独有偶,大家还记得疫情期间上海那个给父亲送饭的女儿吗?
她因给外卖小哥发了200元红包,引发风暴,跳楼自杀。
2022年4月,上海疫情封控,31岁的女儿做好饭菜,却无法送达。
父亲腿脚不便,听力有障碍,父亲没饭吃,她心急如焚,但没有平台能接单。

女儿给父亲准备的饭菜
关键时刻,一位认识的外卖小哥被她的孝心打动,给她提供了帮助。
她给小哥转了200元红包,感谢他的雪中送炭。被小哥拒绝后,她直接将200元充到了小哥手机上。
面对小哥的辛苦,她约定疫情后请小哥吃饭,还特意发了朋友圈感谢。

当时发的朋友圈
没想到,一个温暖的故事却酿成了一场灾难,将她打入黑暗的深渊。
铺天盖地的网暴将她包围。
“200元是打发乞丐吗?”
“换上我,我至少给500元。”
……
她竭尽全力解释,找出各种证据证明自己,但一切都是徒劳。
网暴愈演愈烈。
有人扒出了她的双11购物清单,就连饭盒上的打印标签也成了“罪证”。
其实,她是一位全职妈妈,一家人全靠老公一人养活,上有年迈的父亲,下有上学的儿子,住的是经济适用房,还背着房贷。
双11买的也只是一些日用品,攒在一起买是为了省钱。
给饭盒打印字条,也只是为了父亲能辨认饭菜日期。

她在网上的解释
丈夫极力劝说她不要管网上的声音,但她早已被逼进了死胡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她无力应对网上的谩骂,思想崩溃,选择从23楼一跃而下,再也听不见看不到。
她的身后,留下的是:听障的父亲、7岁的孩子、自责的丈夫,还有好心的外卖小哥。
而那群凶手,却无力查证,不知道他们的心会不会疼。
事后,这些网暴者大多注销了原来的号,重新用新号在继续网上活跃。
在他们眼里,这似乎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将自己装扮成圣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任意指点着别人的生活。
同样,布巴·科普兰的死亡也未曾引起 “1819”记者的丝毫内疚。
当有人指责“揭发”科普兰的记者时,他竟然大言不惭地说,这样挖掘隐私很有意思。
他们敲击着键盘,曝光着别人的隐私,无疑就是想要更多的流量。
而这些流量,分明是戳在别人身上的刀子,刀刀见血。
正义与罪恶的距离,真的很近。
希望社会能在真正的正义中远行,在同理心中日益温暖。
作者:绥萍
编辑: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