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孙子兵法》
在行军打仗的过程当中,若是想要取胜,那么需要注重的,不仅是前线的作战方式和先进武器,更需要注重后方的保障,做好战场下的许多工作。

在后勤保障当中,“吃得好,吃得饱”毫无疑问,是直接关乎士兵战斗力与士气的重要方面。
若是熟悉我国的古代战争,就会发现,烧粮草、粮道截粮,消耗对方粮草等,都是稀松平常的作战技巧,由此可见粮草的重要性。

的确,一支军队的伙食水平如何,不仅决定了士兵在战场上能否保持充沛的体力与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军队整体的管理能力。
那么,作为世界公认的作战力强的俄罗斯军队,他们在行军作战的时候,伙食到底怎么样呢?
虽然没办法亲眼所见,但是从绍伊古大将痛心疾首说出的“吃这些玩意怎么去打仗”中,其实可以窥见一二。

为什么绍伊古大将有本事说出这句话呢?这是因为,他在俄罗斯的军事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绍伊古的全名是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出生于1955年5月,是图瓦自治州人。

他的人生经历比较丰富,在进入军事和政治领域之前,他曾经钻研的是建筑学,不仅在大学时学习的是建筑,还在建筑行业工作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后来,苏联进入到了解体前后的动荡时期,这让绍伊古产生了投身政治活动的念头。
于是,在1991年的时候,绍伊古参与创建了俄罗斯救援部,并且担任了部长这一重要职位。

他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不仅成功创建了一支高效的救援队伍,还进行着严谨的治理,发挥这支队伍的最大作用来应对国内各类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
这让绍伊古在俄罗斯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都大大提升,也让其在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

2012年时,绍伊古成为了俄罗斯的国防部长,主要负责军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在担任部长期间,绍伊古始终致力于发现军队问题,进行现代化改革,在军事装备更新、战略调整以及后勤保障这几个关键领域进行优化升级。
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当绍伊古深入基层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俄军伙食的问题,发出了“吃这些玩意怎么去打仗”的质问。

那么,俄军的伙食到底怎么样?换句话说,其到底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伙食差,最根本的还要在经济上找原因。
早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就陷入了经济困境,毫无疑问,这会影响到军队的后勤保障,对食材供应产生影响。

当国家财政收入大幅下滑时,军队采购经费自然会捉襟见肘。
基层部队尤其会受到影响,他们所面临的,是新鲜食材供应不足的难题,别说是新鲜的肉类了,就连新鲜蔬菜可能都会长时间短缺。
这种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军事基地更加突出,由于交通不便以及采购渠道受限,新鲜菜品的供应常常中断,士兵们每天能吃到的。

只有那些能够长时间存放的食物,比如土豆、洋葱等。
毫无疑问,这种食材供应上的不足,会严重影响士兵饮食的营养均衡。
久而久之,他们身体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会摄入不足,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除了经济因素的影响之外,俄罗斯军队的伙食还存在着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在一些部队中,不难发现,碳水化合物在士兵饮食中的比例实在是太高了,相比之下,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就少了很多。
虽说在俄罗斯,传统的主食可能就是一些面包,虽然能够果腹,但却不能提供全面的营养。
可是在俄军的早餐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种面包,搭配着一些果酱,就凑成了他们的一顿早饭,非常单调且缺乏营养。

或许有人会说,可能他们就是习惯于早餐吃的简单,将营养放在中午和晚上补充呢?
但其实,在俄军的午餐和晚餐当中,虽然种类比早餐丰富了一些,但是烹饪方式仍然十分单调,大多都是水煮之后简单的调味。
这不仅会食之无味,更是会让菜品当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流失。

诚然,这种烹饪方式对普通人来说没什么问题,但是对营养需求很高的士兵而言,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除了这些以外,俄军的伙食还存在着许多其他问题。
比如无法保障伙食供应不受地域限制、野外作战时吃的罐头太难吃或是缺少营养等,这些都会对士兵产生影响,都是俄罗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当然,俄罗斯对军事力量尤为重视,不可能忽略其中的伙食问题。
所以,当俄罗斯经济有所恢复,以及意识到了伙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时,自然会积极进行调整,做出改善。

俄罗斯加大了与供应商的合作力度,与更多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确保了食材的稳定供应。
并且无论是农业还是畜牧业,俄罗斯都与这些生产基地建立了合作机制,确保这些食材能够稳定供应。

除此以外,俄罗斯也意识到了烹饪方式应当更加多元化,所以吸收了更多专业的营养师,让他们提供了更多营养的饮食方案,尽最大可能确保士兵们的营养供应。
并且,俄罗斯还改进了在野外作战时吃的野战食品,丰富了其中的种类,增加了诸如自热米饭、自热面条以及能量棒等食物,让士兵们在野外也能吃得好。

相信在这些改进之下,俄军的伙食会上升一个台阶,实现吃饱吃好、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