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米,用“帝国”这个词来描述它丝毫不为过,生态布局广泛,产品遍地开花,但有多少人还记得小米是怎么发家的?
小米是先做系统再做手机的,不过虽然MIUI让小米手机在系统上有很大优势,但小米手机更多的还是凭借着让人难以拒绝的性价比强势崛起的。
在2011年左右的时候,安卓手机开始有蚕食手机市场的迹象了,但当时安卓手机最高配置都是单核低主频的,而小米国内首发双核1.5Ghz(当时是全球手机最快主频)的小米一代M1,定价1999元,瞬间让国内众多安卓手机黯然失色,彼时如日中天的一些机型,如中兴U880系列,就显得上不了台面了。
小米M1
小米M1一发布就一机难求,从2011年8月16日发布,到2012年5月9日,小米M1一共开启了八轮销售,每轮基本上都是供不应求。
小米似乎是一开始就铁了心的走“价格屠夫”的路线,继小米系列后,又发布799元的红米,顿时让无数山寨机厂商哀鸿遍野后消声绝迹;手机不给人活路又开始做电视,彼时乐视电视风光一时,但同样高性价比的小米电视的出现让它不再高枕无忧。此后,笔记本、智能穿戴、路由器......小米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但这绝非贬义,小米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产业,毫不夸张地说,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小米成功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就是打破了很多行业的暴利,给人们带来了价格厚道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小米们”的诞生。
最近几年,市面上涌现出很多和小米一样非常具有性价比的品牌,不论是在手机上还是在其它产品上,都不乏案例,这也算是小米的功劳。
而本文要说的这款产品,让我在它身上看到小米曾经的影子。
自从有了苹果AirPods成功开路,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就像井喷一样,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掺和一下。如果一个行业,一下子涌现出很多参与者,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利润高。
那些自身已经是大品牌的厂商,随便做个新功能、包装一下音质,只要比苹果AirPods便宜一点,就能赚个金盆满钵;小品牌,挂着“真无线蓝牙耳机”、“TWS”等字眼,卖个不高不低的价,靠薄利多销也能赚不少。
但是,是否真的“薄利”,真的很难说。
毕竟,都是同一款芯片,有的TWS耳机卖两百,而有的就能卖到四百。
高通QCC3020是高通针对中端TWS耳机推出的芯片,主打低功耗和连接稳定,而高通独有的aptX无损解码,以及CVC降噪技术,也成了很多TWS耳机引以为傲的卖点,所以不少品牌产品用了这款芯片,然后都定价在399左右。
可能他们也没想到,竟然有“不讲道理”的品牌,把用这款芯片的TWS耳机做到200元以下。
这款耳机长这样。
就像曾经的小米M1一样,它的外观也不出众,但是,实打实的高通芯片是没有错(APTX解码)。
正如小米M1火了不只是靠芯片,它的续航、拍照在同价位手机中都一骑绝尘,而这款蓝牙耳机也不只是随便塞了颗比较好的芯片而已。
耳机的音质主要还是硬件主导,虽然蓝牙耳机的音质普遍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要在矮子里面挑将军,还是得看他们的发声单元如振膜材质。
谁能想到,一款不到两百元的耳机,除了用上高通QCC3020的芯片,竟然还用上了生物纤维振膜。
查了一下,最早用这种振膜的是索尼在1994年发布的SONY mdr e888,当时售价折合人民币是890元,而这款耳机直到2011年因为在泰国的生产线被大洪水淹了才停产,可见经典。
这种材质到现在也是耳机界的宠儿,比如某手机厂商前几个月推出的首款TWS耳机也是用的这张振膜,售价是999元。
生物纤维振膜的特点是厚度薄、张力大,惯性比较小,声音的解析力和层次感会比较强,比如在处理鼓声的时候,大的张力会让声音更加厚重悠扬,处理人声的时候,也会比较清晰。
材质可以说可能偷工减料,但是音质是不会说谎的,生物振膜加上aptX解码,这款耳机的音质在网友那边可以说是好评如潮了。
两百元不到的价格有了这些就已经是要什么自行车级别的了。但是,显然,如果要打动现在的消费者,还是不够。
现在很多人都有被入耳式耳机支配的恐惧,即便是苹果、哈曼这些国际大厂,也逃不了被吐槽的命运。但是,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反而是这种国际大厂在佩戴舒适度上不一定能做好。
欧美人和亚洲人的耳廓大小是不一样的,欧洲人普遍更高大耳廓也会更大,苹果、哈曼等大厂可能都是按照他们的耳廓设计的,这样的产品对于很多亚洲人来说,就不会那么友好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AirPods Pro等入耳式耳机不感冒的原因。
那既然亚洲人耳廓不一样,再为他们设计一个不就好了?没那么简单,这样需要再开模具,增加成本,更难的是,如果体积变小,哪怕只小一点,技术和工艺要求都要上一个台阶,没厂商会想要找这种大麻烦。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指向性开模,上面提到的这款耳机,专门针对中国人耳廓进行设计,大小更贴合国人的耳廓,这样在佩戴舒适度上和稳固程度上就会比较有保障。
比如这是某款热门耳机的佩戴情况。
而这款耳机的佩戴是这样的。
可以明显感觉后者会更贴合一点。
巧的是,小米M1推出的时候,也是以亚洲人的握持感为原则设计的。
细节更能打动人心,对于小品牌来说,更是如此。
除了耳机设计,这款耳机值得一说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重量仅3.9g,比苹果AirPods还轻,更有“无感佩戴”的感觉。
以及充电仓电量显示,而且,还是Type-C充电口,是的,你没听错,这样的一款耳机竟然还是Type-C充电口的,这让多少大厂汗颜?
其实,一款能打动人心的产品,一定是没有短板的,至少从核心配置上来说是这样的,小米一代或许有一些问题,比如发热问题,但是整体上来说,并没有让人失望的地方。
这款耳机也是,除了上面这些,IPX5级防水也没有少,比苹果AirPods Pro的IPX4级防水看起来要更厚道一些。
续航方面,虽然体积小重量轻,但是因为用了高密度电池,加上高通芯片的低功耗,这款耳机依然可以做到6小时续航,即便是放在整个TWS市场也属于第一梯度水平了,另外,充电仓还能提供额外三次的充电,这样总续航就有24小时了,中度使用一周是没问题的。
耳机触控的什么的自然也不会少,不仅不少,功能也可谓是应有尽有,很多高端TWS耳机都不支持触控调节音量,但是它支持,一些便宜的耳机甚至不能切歌,但是它是可以的。另外控制播放、接听电话、唤醒siri等语音助手这些它也都支持。
这样的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仅198元,堪称价格杀手。
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可以用“水深”两个字来形容,一是因为耳机本来就有点“玄学”,二是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参差不齐没有标准,你完全不知道一款TWS耳机到底好不好,它的利润到底有多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我们很需要小米像它在很多行业那样冲出来,但可能是由于生态庞大,对于TWS耳机,小米似乎还没顾及到,目前主打的几款产品都还不够有竞争力。比如同是190+的价格,不论是从芯片、续航以及其它一些细节上,小米TWS耳机小米airdots青春版都乏善可陈。
当然,这种行业问题也不能只靠小米去解决,而是需要更多的“小米们”,才能让这个行业更加规整,本文说的这款耳机——“贝壳王子”,算是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可惜的是,它能在产品上做到像小米曾经那样的绝对性价比,但毕竟没有小米曾经的深厚背景,不能像小米M1一样一鸣惊人,注定会是条艰辛的路。
但好在现在的时代,是金子更能发光,一份认可,就能带来一份希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