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星如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有这样一位“虎将”。令反动军阀闻风丧胆,是傅作义头疼的“克星”,又让“联合国军”成为了手下败将。而毛主席在评价时,也将这位骁勇善战的部下与许世友齐名。
历史上,一直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这位虎将便是如此。
朝鲜金城反击作战中,因先打“883.7”高地的主张并不符合志司的作战意图,但他还是坚持己见,放下了“错了的话,我一个脑袋顶着,杀头就杀我的”这样的狠话。
邓华得知前线情况后,还曾下达电令,明确指出“作战条件不成熟,不建议打”。军中部下都以为司令员要放弃了,但他却直言“错了我来负责”。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是对的。
这位“自作主张擅自行动”的将领就是郑维山。
除了在朝鲜战场上,放言“杀头杀我的”之外,在解放战争中,他也曾有过“违令抗命”的行动。
解放战争期间,郑维山出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率领3纵在华北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解放军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7年秋,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制定了假装围攻徐水,歼灭援军的作战计划。然而,两军却因实力相当陷入了胶着之中。
在这一背景下,野战军司令部当机立断,下令撤出主力,重新寻找歼敌之机。于是,野司命令郑维山率领3纵准备在涞水发动作战。
收到命令后,郑维山思来想去,决定不执行野司的命令。他指出:“我军三个纵队如果分散开来,不仅很难有取胜的机会,而且还很容易陷入被动之中。”
于是,郑维山立即向野司发去了一封电报,明确表示:
“我们没有考虑,也不准备打涞水,我们的意见是在现地坚持,争取情况的变化。”
野司收到郑维山的来电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开明地接受了他的这一意见。
很快,战场形势便发生了变化。坐镇北平的蒋介石误以为抓住了解放军主力,当即派出第3军北上保定决战。
郑维山发现这一情况后,当即率领3纵在原地开展阻击,与第3军激烈交战了两个昼夜,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数十次的进攻,为迟滞国民党南下救援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野战军主力已经隐蔽南移,一个昼夜急行军100多千米,终于抵达了清风店地区这一预定作战地区。
当第3军主力抵达清风店地区后,立即察觉到了危险,但为时已晚。这一战,歼敌1.7万人,同时还活捉了第3军军长罗历戎。
1948年1月,为引诱傅作义军出动,野司主动三个主力纵队佯攻保定。傅作义得到消息后,急忙命令平汉铁路线机动兵团驰援保定。
因涞水城守军力量薄弱,郑维山奉命率3纵北上攻打涞水。傅作义又急令第35军32师南下支援,计划与涞水城内的守军一起将3纵消灭在这里。
傅作义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32师是他的王牌部队,有着“虎头师”的称号。
为了不让傅作义的图谋得逞,郑维山果断下令暂缓攻打涞水,先歼灭援敌。于是,当32师刚刚抵达庄疃村,郑维山便率领3纵将这个师团团包围。战斗打响后,很快又有兵力赶来,但在三面临敌的情况下,3纵全体指战员在郑维山的领导下,作战勇猛,向敌人纵深处猛插分割,一举歼灭了7000多人。傅作义听说自己的“虎头师”损失惨重的消息后,心疼不已,更是发誓“一定要消灭郑维山的第3纵队”。
1948年10月,蒋介石和傅作义密谋,趁西柏坡兵力空虚之际,派遣一支突击纵队突袭。这一作战计划严重威胁着党中央的安全。
中共地下党获悉后,立即将这一情报上报。中央军委当即命令郑维山率领3纵南下阻拦傅作义的这支突击纵队。
郑维山深知事关重大,一收到命令,他便率领3纵全体战士昼夜兼程,终于提前18个小时便抵达了指定位置。傅作义得知3纵提前抵达并做好了作战准备,加之新华社也播报了傅作义的阴谋。最终,这支突击部队被迫停止了作战任务。
傅作义连续两次败在了郑维山手中,这让他不得不想到了当年算命先生曾经对自己说的一番话。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傅作义曾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自己算算运势。然而,算命先生却对他说道:
“将军,你很快就会遇到一个‘克星’了,他虽然比你小了20岁,但军事才能却相当出色。”
当时,傅作义兵强马壮,正是春风得意之际,他毫不在意地说道:“我大半辈子都在打仗,难不成还能败在一个毛头小子手里,能克我的人还没有出生呢。”
郑维山出生于1915年,傅作义出生于1895年,郑维山正好小他20岁。如果说,此时的傅作义还不相信郑维山就是自己的克星,那么,紧接着,王牌军35军的全军覆没则彻底让傅作义认清了现实。
1948年11月29日,为解张家口被围之困,傅作义派出第35军从北平出发驰援。但35军还没抵达战场,就被傅作义以担心北平有失为由召回。
35军是傅作义的王牌军,一旦歼灭了35军,傅作义便失去了重要的军事力量。于是,解放军各部队奉命积极围堵。
最终,郑维山率3纵将35军包围在了新保安。很快,郑维山便收到了“坚决将35军歼灭于现地”的命令。
郑维山制定好作战计划,准备发起进攻时,却发现傅作义又派出了104军西援35军的情况。根据兵团下达的作战命令来看,上级很显然还没有掌握这一情况。
如果此时不立即出动阻援,一旦敌军会合,便不再具备歼灭35军的条件了。在这一生死关头,郑维山一边指示电台继续与兵团联络,说明战场情况,一边果断率兵打援,只留下了小部分兵力继续围城。
战斗打响后,3纵瞬间陷入了危险之中,但郑维山率领3纵全体战士展开顽强阻击,阵地反复易手,但35军和104军始终没有完成会合,两军最近时仅仅相距4公里。
最终,郑维山率领3纵完成了围歼35军的作战任务。这一战,直接斩断了傅作义的臂膀,也为他走上和平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0年5月9日,郑维山将军逝世。根据将军生前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了故乡的狮峰山上。
参考资料:做人与处世2017年3期、今古传奇·人物版202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