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东亚的朝鲜半岛南边,北边挨着朝鲜,其他方向都被海围着,总面积有大约10.32万平方公里。韩国全国被分成1个特别市、4个特别自治道、6个道和6个广域市。那个特别市就是首尔,也是韩国的首都,它坐落在韩国的北部。
韩国的首都首尔,离那个三八线挺近的,也就大概50公里的样子。三八线啊,就是朝鲜和韩国中间那条军事上的分界线。两边都在那儿屯了不少军队。一旦朝韩关系不太好,三八线那边可就热闹了,军事对峙,局势紧张得很。说起来也奇怪,韩国咋就把首都选在离三八线这么近的首尔呢?
首先,得说说历史背景。首尔啊,它以前叫汉阳、汉城,一开始是建在汉江北边的。在中国,有个说法是水北那边叫阳,好多城市都是这么命名的。韩国呢,因为历史上一直受中国文化影响,所以也跟着用了这种给城市起名的方法。
汉江是朝鲜半岛上的一条大河,它是由南边的南汉江和北边的北汉江合并而成的。南汉江是从韩国的太白山上流下来的,而北汉江呢,则是从朝鲜的金刚山起源。这两条江在韩国京畿道那一块儿地方汇合,然后一起流过韩国的首都首尔,最后流进了黄海的江华湾里头。
汉江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半岛地形大多是山地和丘陵,不过汉江这条大河,冲积出了不少小平原。这些地方,人住着挺舒服。这些沿河的小平原,水多得是,对种地也很有帮助。所以,历史上汉江边上一直是半岛上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别是首尔那块儿,平原相对宽敞,慢慢发展成了个大城市。
在高丽王朝那会儿,人口越来越多,汉阳就慢慢变成了朝鲜半岛上一个挺重要的城市。说地理位置吧,汉阳这块地儿挺宜居的。再瞅瞅战略位置,它就在朝鲜半岛中间,挨着汉江,靠着这条大河,能管住沿岸的地方。所以,高丽王朝那时候特别看重汉阳的发展。到了11世纪,高丽王朝干脆把汉阳叫做“南京”了,就是开京往南的那个京城。
在高丽王朝那会儿,他们老喜欢把都城挪到汉阳去。就拿1382年来说吧,高丽禑王就把都城给搬到了汉阳,可后来又给挪回了开京。到了1390年,高丽恭让王又故技重施,把都城迁到了汉阳,但没多久,还是给搬回了开京。后来,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自己建了个朝鲜王朝,1394年,他干脆利索地把都城定在了汉阳,还给它改了个名叫汉城。打那以后,一直到朝鲜王朝结束,汉城都是半岛上最重要的城市。
首尔当了几百年的首都,留下了好多历史名胜,像景福宫、昌德宫、还有首尔的古城墙、南汉山城和北汉山城这些。在韩国,首尔算是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跟韩国其他那些新兴城市比起来,首尔的历史文化底蕴,那真是没法比。
第二点,就是经济因素。韩国刚成立那会儿,汉城的经济在整个国家里头那是数一数二的,反观南部的釜山、光州这些城市,经济还相对滞后。那时候的韩国,整体穷得很,人均水平也不行,跟朝鲜比起来都差一大截。所以说,汉城在当时就是韩国的一块金字招牌,唯一能拿出手的城市。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韩国经济驶入了快车道,首尔因为有足够的人口和一定的工业底子,成了韩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随着工业化在韩国推进,首尔周边建起了好多工厂,吸引了大批韩国人来到首尔。于是,汉江北岸城区的高楼大厦就像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一样,越建越多。
因为汉江北边住的人越来越多,能建房子的平地就越来越少,汉城的发展就遇到了难题。韩国政府就开始往汉江南边发展。1974年,汉城的地铁开始运行了。到了80年代,为了让江南地区发展得更好,韩国政府把很多官方机构都搬到了江南。1988年,汉城举办了奥运会,韩国政府就趁这个机会,更加努力地开发江南地区。到了90年代,汉城的市区范围已经扩展到了汉江的南边和北边。
汉城算是韩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韩国把汉江一带的经济飞跃称为汉江奇迹。汉城规模变大后,不少工业企业都搬到了京畿道。到了2005年,韩国官方把汉城的名字改成了首尔。如今,首尔人口大概950万,京畿道那边有1400万人左右。首尔和它所在的京畿道地区,都是韩国的经济重镇。
第三,韩国地方真不算大。虽然它全名是“大韩民国”,听起来挺唬人的,但实际上也就那么回事儿。韩国整个国土面积加起来,也就大约10万3200平方公里,从南到北跑一趟,大概400公里,从东到西呢,差不多250公里。这样一来,韩国的战略回旋余地就特别小,不管你是把首都定在首尔还是釜山,两者之间的距离也就400公里左右。就像朝鲜战争刚开始那会儿,朝鲜军队很快就打到了韩国的南边。再加上现在军事技术日新月异,这点儿距离早就不是啥优势了。所以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尽管首尔离三八线挺近的,但韩国还是把首都定在了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