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不读dàoháng,99%的人都读错了该怎么读才对有几种意思?

永凤分享 2025-04-08 04:58:43

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皇帝在仪鸾殿召见江湖术士“幻天真人”,并对他说道:“据说你道行高深,还能破案除妖,过人之处远胜狄仁杰。那就请真人演练大法,让朕开开眼。”演员在说这段台词时读错了一个字,把“道行”之“行”读成了háng。其实,此处“道行”应读为dàoheng。

“行”是个多音字,有四个读音。可以读háng,指行列、排行、行业、某些营业机构,如同行、银行。也作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如一行字。

还可以读xíng,有走、流通、临时的、可以等义,如步行、行商。也可以读hàng,用于“树行子”,指排成行列的树木、小树林。又可以读héng,口语中称僧道修行的功夫。要注意,这里的“行”在口语中一般读作轻声heng。

“道行”有两种读法。

一、“道行”读为dào xíng时

1.通道。

《管子·问》:“关者,诸侯之陬隧(zōusuì,边邑的通道。)(谓陬隅之道也。)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他国之财,因之而入。),万人之道行也(尹知章注:“谓因此出入。”)。”

2.在通道中行走。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挺身入穴,因拽豪家子臂,不觉同在穴中。道行十数步,忽睹高门崇墉,状如州县。”

大意是说:张和挺身钻了进去,又扯着富家子的手臂,富家子不知不觉就同在洞中了。在通道中行走了十多步,忽然看见一处高墙大门,就像州县城墙一样。

3.行道之人;行人。

《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行不顾。(房玄龄注:“蓬飞因风动摇不定,喻二三(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之声问,明主所不宾敬。燕雀翔集,事之常细也。故行道之人忽而不顾,谓小事非大人所宜知。”)”

大意是说:对无益谏言不必理会,如同不理睬道旁燕雀。

4.职官名。

汉贾谊《新书·辅佐》:“道行典知变化,以为规是非,明利害;掌仆及舆马之度,羽旄旌旗之制,步骤徐疾之节,春夏秋冬用之伦色;居车之容,登降之礼,见规宜谕,见过则譋。故职不率义,则道行之任也。”

5.谓政治主张被采用实行。

唐白居易《和杨尚书》:“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宋陆游《送李德远寺丞奉祠归临川》诗:“道行端有命,身隐更须名。”

元孛术鲁翀(chōng)《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远近震讋(zhé),道行遵化。”

6.佛法;佛教教义。

《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南朝梁刘孝标注:“高逸沙门传曰:支遁字道林,河内林虑人,或曰陈留人,本姓闵氏。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家世奉法。尝于余杭山沈思道行,泠然独��。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年五十三,终于洛阳。”)”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晋诗》“支遁(丁福保题注:“晋哀帝即位,遣使徵请出都,止东安寺讲道行。”)”

注:支遁(约314年~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

《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菩萨若能通达《首楞严三昧》,则能通达一切道行。”

7.道德,品行。

《晋书·儒林传·杜夷》:“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僧从诲住安国寺,道行高洁,兼工诗,以文章应制。”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伊犁所奉之固尔札庙、海努克庙喇嘛道行卑恶。”

二、“道行”读为dào heng时

1.僧道修行的功夫。

晋支遁《五月长斋诗》:“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

渊汪:形容水深广的样子,这里比喻道行高深莫测。

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也可泛指人的涵养、能力、本领等。

婉婉:形容曲折、柔顺、美好等,这里可理解为微妙、深远的样子。

大意是说:(修行者的)道行像深渊一样高深莫测,(其)教化治理的道理如同曲折的道路一样深远悠长。

宋钱易《南部新书》癸:”门僧(指约定为大户人家做礼忏,平时并有往来的僧道。)昙照道行甚高,能知休咎(吉凶;善恶。)。“

《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或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严守秘密,道行远不及他的父亲了。”

《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他倒了一杯白开水,点燃了一支廉价烟,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点清福。但是,他没有那道行;心头一股气,被喉咙结塞住了,在胸膛里窜来窜去,不得平静。”

2.谓能力、本领、技能。

老舍《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纪轻,道行浅,压不住台呀!”

艾明之《火种》第四章:“他在店伙当中,毕竟资历最浅,道行最低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