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发起了名为“忏悔日”的军事行动,袭击了德黑兰西部和西南部的几个军事基地以及其他战略目标。
这可以看作是10月初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时隔近一个月后,以色列在军事行动上对伊朗的反击。
伊朗军方声明称,已有两名伊朗士兵在以军空袭中死亡。
这次袭击是以色列自两伊战争以来对伊朗本土进行的最大规模攻击。
规模有多大呢?
先看看以色列出动的武器规模。
根据外国媒体的报道,以色列在这次对伊朗的袭击中出动了超过100架战机,其中包括先进的F-35隐形战斗机。

超过100架战机的参与表明这似乎是一次精心策划且资源密集型的军事行动。毕竟,这样的部署需要高度协调的后勤支持、空中加油能力以及复杂的指挥控制体系。
其中,F-35隐形战斗机的使用尤其引人注目。F-35具备隐身能力和先进的传感器,能够执行远程精确打击任务,同时降低被敌方防空系统发现和拦截的风险。
所以,从规模上看,以色列似乎是动了真格了。
再来看看攻击规模。
据报道,以色列发动了三轮攻击,每一轮都针对不同的目标。
第一波攻击主要针对的是伊朗的防空系统。目的是削弱伊朗在空中的防御能力,以便后续的攻击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通过破坏或压制敌方的防空设施,以色列可以减少其飞机遭受反击的风险,确保后续行动的安全性。

第二波攻击重点转向了伊朗的导弹和无人机基地。这一阶段的打击旨在摧毁伊朗的远程打击能力和潜在威胁到以色列及其他盟国安全的武器系统。导弹基地是重要的战略目标,因为它们可能存储着能够到达以色列领土的弹道导弹。同样,无人机基地也是关键,因为伊朗利用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或是作为攻击平台。
第三波攻击继续瞄准导弹和无人机生产基地,进一步削弱伊朗生产新武器的能力。这种做法意在长期影响伊朗的军事潜力,阻止其快速恢复战力,并且可能迫使伊朗重新考虑其对以色列及其盟友的威胁行为。
那么,如此大规模的攻击其战果究竟如何呢?
根据央视总台记者提供的关于以色列对伊朗防空系统发起攻击的现场证据,视频报道显示了德黑兰周边地区发生了多次爆炸和防空系统的拦截活动,这说明以色列的攻击是真实且规模不小的。
这些视觉证据也支持了以色列发动了多波次攻击的说法。
而伊朗的防空系统在多个地点进行了拦截,并声称成功击落了一些来袭的目标。这也表明以色列的攻击具有一定的威胁性,迫使伊朗动用了防空力量进行防御。

但,以色列如此大规模的攻击终究未能击溃伊朗的防空网络。
是以色列的攻击力度不够强,还是伊朗的防空系统之强悍超乎全世界的想象呢?
再来看看伤亡。以色列如此声势浩大的攻击,似乎并未造成伊朗方面太大的伤亡。至于有两名伊朗士兵死亡的消息,也是伊朗军方放出来,事实如何,鉴定不易。
如此,就令人就不得不产生困惑了,是以色列的战力下降了,还是以色列本次袭击原本就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不痛不痒的“华丽表演”呢?

事实上,在以色列媒体声称对伊朗的打击行动已经结束后,美国媒体爆出了一个令世界惊疑的消息:以色列在袭击伊朗前,曾“通过包括荷兰外交大臣在内的多个第三方渠道”传话给伊朗,向伊朗明确表示“将攻击哪些地方及不会攻击哪些地方”,并警告伊朗不要还击,以防止升级为更广泛的冲突。
对于这一报道,目前以色列和伊朗方面都未做出回应。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就意味着,以色列对伊朗的这场袭击有可能是在双方在完成某种“礼尚往来的约定”。
然而,如果伊朗军方关于有伊朗士兵在本次攻击中死亡的消息属实,那或许表明攻击并不是完全无害的。即使是有限度的攻击,也依旧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这种情况下,却又很难将这样的行动仅仅视为“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袭击中,以色列没有攻击伊朗的核设施和产油基地,这一决定似乎也与美国总统拜登此前的呼吁有关。
而此前,特朗普声称以色列应该攻击伊朗的核设施。
很显然,内塔尼亚胡方面没有采纳特朗普的说法。
至于为什么,不好说。
或许是在中东已经树敌太多的以色列不想再扩大事端。
或许本次袭击更多的只是对以色列国内某些要求“复仇”的声音的象征性的回应。
注:图片和视频资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