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评价一座城市的工业强不强,一个很简单的指标,耗电量,西安的用电量都在30开外了。事实上,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西安的所有重要经济指标,基本是20名开外。可以说,经济仍然是西安最关键的一块短板……
西安
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成都英特尔一家就能给成都贡献1000多亿的GDP了,然而实际上可能吗?成都还有生产歼10和歼20的单位,旗下也有很多子公司和其他产业,这年头但凡是大公司,谁还不是多元化经营呢?
至于说军工单位员工收入大于社会平均水平,所以带来的消费也是贡献,按照这个观点,军工的贡献已经有一部分算进去社消了,怎么就不计入了?
但凡了解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数据统计方式的人都知道,这个是每年随机抽样1000人调查他们的年可支配收入的,军工所研究人员同样有可能被计入样本。
成都武汉:对不起,西安,军工产出不计入当地经济总量大家都一样!即便如此,西安总体人均收入(相对其他新一线城市)仍然偏低。实事求是地说,西安经济应当是比GDP总量体现的要强一些的,但依然在新一线城市里面靠后。
西安
各地应该把买卖房子不应该记入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