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延之《陶征士诔》——研究陶渊明的材料

雪枫聊课程 2024-12-12 04:21:12

  夫璇玉¹致²美,不为池隍³之宝;桂椒⁴信⁵芳,而非园林之实⁶。岂其⁷深而好⁸远哉?盖⁹云¹⁰殊性¹¹而已。故无足而至者,物之藉¹²也;随踵(zhǒng)而立者,人之薄¹³也。若乃巢¹⁴高¹⁵之抗行¹⁶,夷¹⁷皓(hào)¹⁸之峻节¹⁹,故已父老尧禹²⁰,锱(zī)铢(zhū)周汉²¹。而绵世²²浸²³远,光灵²⁴不属²⁵。至使菁(jīng)华²⁶隐没,芳流²⁷歇绝,不其²⁸惜乎!虽今之作者²⁹,人自为量³⁰,而首路³¹同尘³²,辍(chuò)涂³³殊轨³⁴者多矣。岂所以昭末景³⁵、泛余波³⁶?

陶征士:指陶渊明。征士: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陶渊明挂印归田前后,朝廷几次征召他出仕做官,他固辞不就。

诔:哀祭文的一种,用于德高望重之死者,主要罗列死生平的德行和事迹,以致悼念。

¹璇玉:美玉。²致:极。

³池隍:城池,即护城河,有水叫池,无水叫隍。

⁴桂椒:两种做香料的植物。

⁵信:实在,的确。⁶实:物资。

⁷其:代词,指璇玉和桂椒。⁸好:喜好。

⁹盖:副词,犹大概。

¹⁰云:句中助词,无义。

¹¹殊性:特殊的习性。

¹²藉:通“借”,凭借。

¹³薄:轻视。

¹⁴巢:指尧时的隐士巢父。

¹⁵高:指禹时的隐者伯成子高。

¹⁶抗行:高尚的行为。

¹⁷夷:指伯夷,殷周之际孤竹君之子,与其弟叔齐因反对周武王伐纣,逃往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¹⁸皓:指四皓,秦末的四个隐士:夏黄公、甪里、绮里季、东园公。

¹⁹峻节:高峻的节操。

²⁰父老尧禹:把尧、禹看成和普通父老一样的人。父老:名词动用,意动用法。

²¹锱铢周汉:把周朝、汉朝看得和锱铢一样轻微。

锱铢: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这里是名词动用,意动用法。

²²绵世:连绵的世代,即过去的时代。

²³浸:逐渐。

²⁴光灵:犹光辉,指隐士的美德。

²⁵不属:不连接,指传统断绝而无人继承。

²⁶菁华:通精华,指隐士的高尚节操。

²⁷芳流:芳美的传统。

²⁸其:句中语气词。²⁹作者:指隐士。

³⁰为量:以为限度,这里指满足于已有的成就。

³¹首路:出发上路。

³²同尘: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的省略,意谓走隐居之路。

³³辍涂:半途而废;涂,通途。

³⁴殊轨:走不同的道路。

³⁵昭末景:放出微光。昭:明亮,此处用作动词。末景:犹末光、末照。

³⁶泛余波:浮起小小的波纹,这里比喻流风遗泽。

  有¹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²之幽居³者也。弱⁴不好弄⁵,长⁶实素心⁷。学非称师⁸,文取指达⁹。在众不失其寡¹⁰,处言愈见其默¹¹。少而贫病,居无仆妾¹²。井¹³臼(jiù)¹⁴弗任,藜(lí)¹⁵菽(shū)¹⁶不给¹⁷。母老子幼¹⁸,就养¹⁹勤²⁰匮(kuì)²¹。远惟²²田生致亲²³之议,追悟毛子捧檄(xí)²⁴之怀。初辞州府三命²⁵,后为彭泽令,道²⁶不偶物²⁷,弃官从好²⁸。遂乃²⁹解体³⁰世纷³¹,结志³²区外³³,定迹³⁴深栖(qī)³⁵,于是³⁶乎远。灌畦(qí)³⁷鬻(yù)蔬³⁸,为供鱼菽之祭³⁹;织絇(qú)⁴⁰纬萧⁴¹,以充粮粒之费⁴²。心好异书⁴³,性乐酒德⁴⁴。简弃⁴⁵烦促⁴⁶,就成⁴⁷省旷⁴⁸。殆⁴⁹所谓国爵屏贵⁵⁰,家人忘贫者与⁵¹?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⁵²。春秋⁵³若干⁵⁴,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xún)阳县之某里。近识⁵⁵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⁵⁶,呜呼⁵⁷淑贞⁵⁸。

¹有:名词词头,无意义。

²南岳:这里指庐山,这是就陶渊明故乡的风光而言。

³幽居:深居,即隐居。

⁴弱:指幼年。⁵好弄:喜好嬉戏。

⁶长:指成年。

⁷素心:淳朴心灵;素:名词动用,使动用法。

⁸称师:标榜师法。

⁹文取指达:指作文写诗只求取达意而已,不崇尚文采。

¹⁰寡:指耿介拔俗的操守。

¹¹默:沉静。

¹²居无仆妾:语出《后汉书·黄香传》:“香家贫,内无仆妾。”

¹³井:汲水。¹⁴臼:舂米。

¹⁵藜:一种野菜。¹⁶菽:豆。

¹⁷不给:不能供给,即不足。

¹⁸母老二句:陶渊明嫡母孟氏是孟嘉之四女,卒于隆安五年(401年)冬天,时陶渊明三十七岁。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俨、俟、份、佚、佟。

¹⁹就养:侍奉父母。²⁰勤:辛勤。

²¹匮:缺乏。²²惟:思。

²³田生致亲:典出《韩诗外传》:“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丧亲三年,丧君三年,君与父孰重?’田过对曰:‘殆不如父重。’宣王忿然,曰:‘曷为去亲而事君?’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受之于君,致之于亲。凡事君,以为亲也。’宣王悒然无以应之。”

致亲:即得到俸禄以侍养双亲。

²⁴毛子捧檄:典出《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赵周列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小择官而仕’者也。’”

檄:官府征召而下的文书。

²⁵三命:多次征召的命令。

²⁶道:指陶渊明的道德操守。

²⁷偶物:与世俗相谐和。

²⁸从好:“从吾所好”的省略语,意谓从事我所喜欢的事情,即不违心从俗。

²⁹遂乃:于是就。

³⁰解体:厌倦,灰心。

³¹世纷:世俗的纷扰。

³²结志:专一志向。

³³区外:人世之外。

³⁴定迹:停留足迹,即身处。

³⁵深栖:在山林深处栖息隐居。

³⁶于是:从此。

³⁷灌畦:给田地灌水,指从事田园劳动。³⁸鬻蔬:卖菜。

³⁹鱼菽之祭:用鱼和豆为祭品祭祀祖先。⁴⁰絇:鞋头上一种钩形的装饰,可系鞋带。

⁴¹纬萧:编织蒿革做成席箔。纬:编织。萧:蒿。

⁴²粮粒之费:饮食方面的费用。

⁴³异书:指除儒家典籍之外的《山海经》《老子》《庄子》《穆天子传》等书籍。

⁴⁴酒德:晋刘伶有《酒德颂》,这里指饮酒。陶渊明嗜酒,其作品和正史均有不少记述。

⁴⁵简弃:简化放弃。

⁴⁶烦促:烦急迫促。

⁴⁷就成:即成就。

⁴⁸省旷:简约旷达。

⁴⁹殆:大概。

⁵⁰国爵屏贵:即贵屏国爵,意谓道德修养至高的人,连国家爵位这样贵重的地位都可以屏弃。屏:抛弃。

⁵¹与:通“欤”。

⁵²称疾不到:言说有病而不就任。

⁵³春秋:指年龄。

⁵⁴若干:陶渊明卒时因不能确定其确切年龄,故以“若干”代之。

⁵⁵近识:亲近的相知者。

⁵⁶冥漠福应:即福应冥漠。古人认为人行善,公正的上天就会赐福,这里却怨诅天道不明,“福应”之说渺茫,沉默而无反应。冥:渺茫,黑暗。

⁵⁷呜呼:用作动词,杀死。

⁵⁸淑贞:贤美忠贞。

  夫实¹以²诔(lěi)华³,名⁴由谥(shì)高。苟⁵允⁶德义,贵贱何筭(suàn)⁷焉?若其宽乐令终⁸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⁹,无愆(qiān)¹⁰前志¹¹。故询¹²诸¹³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其辞曰:

¹实:实际引为,引申为功业。

²以:由。 ³华:动词,显出华美。

⁴名:名声,声望。

⁵苟:假设连词,如果。

⁶允:符合。

⁷何筭:筭通“算”,哪里值得计较。因古有“贱不诔贵、幼不诔长”之训,又诔是为议定死者之谥而作的,所以无爵即不诔,亦无谥。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终生不仕,可谓布衣;颜延之则为光禄大夫,其当时的声名地位远在他之上。祭文言“贵贱何算焉”,正指此而言。

⁸令终:善终。令:美,善。

⁹谥典:谥法的典章。

¹⁰愆:违背。

¹¹前志:即谥典。

¹²询:征求意见。

¹³诸:兼词,之于。陶渊明之谥“靖节”,是私谥。其谥“靖节”,始自此文。

周制,下大夫以下不得请谥于上,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曰私谥。

  物尚¹孤²生,人固³介立⁴。岂⁵伊时遘(gòu),曷(hé)云世及⁶。嗟(jiē)乎若士⁷,望古遥集⁸。韬⁹此洪族¹⁰,蔑(miè)彼名级¹¹。睦亲之行¹²,至¹³自非敦¹⁴。然诺¹⁵之信¹⁶,重于布言¹⁷。廉¹⁸深¹⁹简²⁰洁,贞²¹夷²²粹(cuì)²³温²⁴,和而能峻²⁵,博而不繁²⁶。依世²⁷尚同²⁸,诡时²⁹则异³⁰。有一于此,两非默置³¹。岂若夫子³²,因心³³违事³⁴。畏荣³⁵好古³⁶,薄身³⁷厚志³⁸。世霸虚礼,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人之秉彝(yí)³⁹,不隘⁴⁰不恭⁴¹。爵同下士,禄等上农。度量⁴²难钧⁴³,进退⁴⁴可限⁴⁵。长卿⁴⁶弃官,稚宾⁴⁷自免。子之悟之,何悟之辨⁴⁸。赋辞归来⁴⁹,高蹈⁵⁰独善⁵¹。亦既超旷⁵²,无适⁵³非心⁵⁴。汲流⁵⁵旧巘(yǎn)⁵⁶,葺⁵⁷宇⁵⁸家林⁵⁹。晨烟暮蔼(ǎi)⁶¹,春煦(xù)⁶²秋阴。陈书缀卷,置酒弦琴。

¹尚:崇高。

²孤:孤独,即物以稀为贵的意思。

³固:坚持,固守。

⁴介立:独立,形容孤高的样子。

⁵岂、曷:均为疑问词,哪里,怎么。时遘:时时遇到。

⁶世及:世袭,引申为代代都有。

⁷若士:指陶渊明。

⁸望古而集:远承古代的隐士而遥遥相应。集:聚,指陶渊明继承了古代隐士的传统。

⁹韬:藏而不露,引申为不炫耀。

¹⁰洪族:大族,即名门望族。陶渊明之曾祖陶侃曾为晋大司马,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

¹¹名级:著名的上层等级。级:次第。

¹²睦亲之行:和睦亲友的品行。

¹³至:达到。¹⁴敦:督促。

¹⁵然诺:许诺。¹⁶信:诚实。

¹⁷布言:季布的诺言。季布:楚人,以任侠著名,重然诺。

¹⁸廉:廉洁。¹⁹深:深沉。

²⁰简:性情坦率。²¹贞:忠正。

²²夷:平顺。

²³粹:米不杂为粹,这里指其品格纯一。²⁴温:温和。

²⁵和而能峻:意谓能与人和睦相处而又能保持严肃不苟的个性。《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正用《论语》之意而又有变化。

²⁶博而不繁:交友广泛而不繁杂。

²⁷依世:依从世俗。

²⁸尚同:苟同于人。

²⁹诡时:违背时俗。

³⁰异:不同于世俗之人。

³¹默置:默然置之。

³²夫子:对陶渊明的敬称。

³³因心:顺着自己的本心、天性。

³⁴违事:违弃世俗之事。

³⁵畏荣:厌恶、轻视荣誉。

³⁶好古:喜好古代的风气,指淳朴之风。

³⁷薄身:指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低。

³⁸厚志: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薄、厚均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³⁹秉彝:秉性。⁴⁰隘:狭隘。

⁴¹不恭:不敬,引申为不太严肃,即随和。

⁴²度量:胸襟。⁴³钧:衡量。

⁴⁴进退:即做官和隐退。

⁴⁵可限:有操守。

⁴⁶长卿: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故称病弃官而去。

⁴⁷稚宾:西汉郇相字,有清名,举州郡茂才,数病免官。

⁴⁸辨:指辨别得清楚。

⁴⁹归来:陶渊明有《归去来兮辞》。

⁵⁰高蹈:远避,指隐居。张协《七命》之一:“嘉遁龙盘,玩世高蹈。”

⁵¹独善:“穷则独善其身”的省略语。

⁵²超旷:超然物外而旷达。

⁵³无适:不往,不向往。无:通毋,不。

⁵⁴非心:“是非之心”的省略语,语出《庄子·达生篇》:“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⁵⁵汲流:汲水。

⁵⁶旧巘:旧日家山。巘:山峰。

⁵⁷葺:用茅草盖屋。⁵⁸宇:房屋。

⁵⁹家林:家乡的山林。

⁶¹蔼:通“霭”,云雾。⁶²煦:温暖的阳光。

  居¹备勤俭,躬²兼贫病。人否³其忧,子然⁴其命。隐约⁵就闲⁶,迁延⁷辞聘⁸。非直⁹也明¹⁰,是惟道性¹¹。纠纆(mò)¹²斡(wò)流¹³,冥漠¹⁴报施¹⁵。孰云与仁¹⁶,实疑明智¹⁷。谓天盖高¹⁸,胡諐(qiān)¹⁹斯²⁰义。履(lǚ)信²¹曷凭²²,思顺²³何寘(zhì)²⁴。年在中身²⁵,疢(chèn)²⁶维痁(shān)²⁷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²⁸,祷祀(sì)²⁹非恤(xù)³⁰。傃(sù)³¹幽³²告终,怀和³³长毕³⁴。

¹居:指生活。²躬:身。

³否:不然,引申为忍受不了。

⁴然:意动词,认为是对的。这里是把陶渊明比作颜回。

⁵隐约:穷困。

⁶就闲:指隐退山林。

⁷迁延:退却。

⁸辞聘:辞退征聘之命。

⁹非直:不但。¹⁰明:明哲。

¹¹道性:犹天性,指道德操行。

¹²纠纆:引申为合一缠绕。纠:两股线拧成的绳子。纆:三股线拧成的绳子。

¹³斡流:犹运转。斡:转。

¹⁴冥漠:指渺茫,黑暗。

¹⁵报施:上天给予人的报应。

¹⁶与仁:给与仁人,指上天赐福于行善之仁人。

¹⁷明智:贤明睿智之人,这里指老子。

¹⁸谓天盖高:语出《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踏。”

¹⁹諐:“愆” 的异体字,错失,违反。

²⁰斯:代词,这,代指“谓天盖高”。

²¹履信:履行信义。

²²曷凭:即凭曷;曷:何。《周易·系辞》上:“人之所助者,信也。”

²³思顺:思想和行为顺乎天道。《周易·系辞》上:“天之所助者,顺也。”

²⁴寘:弃。²⁵中身:中年。

²⁶疢:病,这里用作动词,染病。

²⁷痁:疟疾,陶渊明最终死于疟疾。

²⁸弗尝:指不服药治病。

²⁹祷祀:指祭祀天神以求免病。

³⁰弗恤:不顾。³¹傃: 向。

³²幽:幽冥,指阴间。

³³怀和:怀抱和平冲淡的修养。

³⁴向终、长毕:均指死亡。

  呜呼哀哉!敬述靖节,式¹遵遗占²,存不愿³丰⁴,没无⁵求瞻⁶。省讣(fù)⁷却赙(fù)⁸,轻哀薄敛(liǎn)。遭壤⁹以穿¹⁰,旋葬¹¹而窆(biǎn)¹²。呜呼哀哉!深心追往¹³,远情逐化¹⁴。自尔介居¹⁵,及我多暇¹⁶。伊¹⁷好之洽¹⁸,接阎(yán)¹⁹邻舍,宵盘²⁰昼憩(qì)²¹,非舟非驾。念昔宴私²²,举觞相诲²³:“独正者危,至方则阂(hé)²⁴。哲人²⁵卷(juǎn)舒²⁶,布²⁷在前载²⁸。取鉴²⁹不远,吾规³⁰子佩³¹。”尔实愀(qiǎo)然³²,中言³³而发³⁴,“违众³⁵速尤³⁶,迕(wǔ)风³⁷先蹶(jué)³⁸。身才³⁹非实,荣声⁴⁰有歇。”睿音⁴¹永⁴²矣,谁箴(zhēn)⁴³余阙⁴⁴?呜呼哀哉!仁焉⁴⁵而终,智焉而毙,黔娄⁴⁶既没,展禽⁴⁷亦逝。其在先生,同尘往世⁴⁸,旌⁴⁹此靖节,加⁵⁰彼康⁵¹惠⁵²。呜呼哀哉!

¹式:发语词。²遗占:遗嘱。

占:口述之言。³愿:期望。

⁴丰:丰衣足食。⁵无:通毋,不。

⁶瞻:丰足。

⁷省讣:指不向人报丧。讣:讣告。

⁸却赙: 推辞不接受送丧的礼物。

⁹遭壤:随便找一块地方,即不费力选择风水宝地。

¹⁰穿:挖墓穴。

¹¹旋葬:立刻葬埋,指不停柩。

¹²窆:下棺。

¹³追往:追忆往事。

¹⁴逐化:追念陶渊明活着时的情景。

化:即指由生到死的经历。

¹⁵介居:独处,指隐居。

¹⁶暇:空闲的时间。¹⁷伊:发语词。

¹⁸洽:融洽。¹⁹接阎:近居。阎:闾里。

²⁰盘:盘桓,指交谈游乐。²¹憩:休息。

²²宴私:本指古代祭祀之后的亲属之宴,这里指二人的宴饮,语出《诗经·小雅·楚茨》:“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²³相诲:教诲我。相:第一人称代词,我。

²⁴阂:障碍,不通。

²⁵哲人:才识超群之人。

²⁶卷舒:一对反义词;卷:收藏,这里指隐退;舒,伸展,这里指出仕。

²⁷布:陈述。

²⁸前载:前人的记载。

²⁹取鉴:取引为借鉴。

³⁰规:规劝。

³¹佩:佩带,引申为记住。

³²愀然:容色犹虑的样子。

³³中言:内心的话。

³⁴发:说出。

³⁵违众:违背众人之俗,即不合于众。

³⁶速尤:招致指责。

³⁷迕风:逆风,指逆顶世风而行。

³⁸蹶:跌倒。

³⁹身才:人身和才干。

⁴⁰荣声:荣华和名声。

⁴¹睿音:通达的言论。

⁴²永:久远,这里指永别。

⁴³箴:规劝,劝告。

⁴⁴阙:过错,缺点。

⁴⁵焉:句中语气词。

⁴⁶黔娄:战国时齐国隐士,家贫,不求仕进,齐、鲁之君聘赐,俱不接受,死时衾不蔽体,其妻谥以“康”。

⁴⁷展禽:即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字季,因封邑柳下,谥惠,为官任劳任怨,不以职低而卑,三次被黜,与伯夷并称夷惠。

⁴⁸同尘往世:与古代的贤士同道。往世:古代,指古代的贤士。

⁴⁹旌:表彰。

⁵⁰加:超越。

⁵¹康:指黔娄。⁵²惠:指柳下惠。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