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提到的全员降薪这件事,有读者朋友问我,
这种全员降薪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感过后,该如何安抚大家的情绪。
以我和我身边朋友的实际体会是,
不用安抚。
因为没必要安抚,能接受的就默默继续做下去,不能接受的,也就准备跳槽走人了,
至于那些心态上不能接受,但实际情况又不得不默默做下去的人,
在公司的立场上来看,更不具备需要去安抚的条件:
有些事情很残忍,不仅是因为不重视,
而是因为冷漠已成“规则”。

用冷漠形容规则,在如今这个世道并不为过,
即便冷漠本身就是规则,也对那些早就麻木的人而言,
无非是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接受那本就存在的事实,
当然,若是接受冷漠的人太多,似乎对某些人而言,也确实存在相对应的麻烦,
这就好比那个“棍子上的胡萝卜”的故事一样,
若是真的让驴子意识到,那胡萝卜永远吃不到的话,
那么又哪里会有“使不完的力气”呢?
因此,虽然上面提到的不用安抚,是规则使然的必然趋势,
但该说的话,也不能不说。
所谓该说的话,并不是站在听者的角度而言,
而是站在说者,或是那些“需要这句承诺”之人翘首以盼的角度,
所做出的,“既无意义又无异议”的行为。
这样的言语有一个必然的共通点,就是话很好听。
话,是鼓舞人心的话,当然这里所说的鼓舞,
是自己打鼓,自己跳舞的鼓舞,
打鼓打的热火朝天,跳舞跳的意乱情迷,
这一切,都限制在“自以为”的这个圈子里,
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折腾。
场面热闹了,场面话才好说的出口,
一些安慰,一些激励,拍拍肩膀,彼此握紧,
他想来回摇晃,以表支持,
我想赶紧抽回来,是因为我发现,
我的手心里,全是他紧张的汗。
他究竟在紧张什么,我没兴趣知道,
我只是知道,我对他人手心之中这种莫名其妙的汗,
感到恶心,感到厌烦。
所以,这套流程走下来,他手心上有汗,手背上也要擦干额头上的汗,
手心手背,都是紧张,都是麻烦。
但终究,这套过程是走完了,他相信这些麻烦,这些紧张,
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对我来说,对方其实什么也没有做,
他在乎流程,而我不在乎,
我在乎效果,而他视而不见。
我们看似站在一起,实际上是在完全不同的两个维度,
他向我招手,致意,用我不在乎的声音说他在乎我,用我厌恶的手势指点我的人生,
而我,只是默默的看着他,
我看着他那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知道他又紧张了,他又出汗了,
他不知道该如何遮掩此刻的尴尬,
其实,我也不知道。

信什么,取决于行为上的反馈,
说什么,取决于言语所代表的意义。
反馈可大可小,可有可无,
意义有轻重缓急,
以及为谁负责,假装为谁负责。
在不同立场和想法的碰撞之中,火花似昙花一现,
他们觉得,昙花一现也是美,
昙花一现,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现”,
而我觉得,这样的现,
只不过是丢人现眼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