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当年师范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一点也不想当老师,但在市场上打拼了两年没挣到钱反而碰了一鼻子灰,就又拿起了粉笔。他先是在省会城市某民办学校干了三年,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回到了老家的一所民办学校教书,这一待就是九年。现在老陈的收入挺好,一家四口的开销都靠他,也没觉得有太大压力。
“我教了12年书,没编制但薪水高”,老陈笑着说:“也不是学校所有老师工资都高,只是自己干得比较好”。
1)
在民办学校待了12年,从年轻的“小白”一步步走到“高薪白领”,老陈顺利地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关于这12年的工作和生活,他分享自己的4点感受。
第一点感受:同事们都很拼,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民办学校考核机制比较严格,教学成绩、班级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就算同事们相互之间不去比较,学校也会经常把大家的教学成绩、班级管理情况公布出来,逼着大家相互比相互拼。
更重要的是,民办学校教师是没有编制的,不拼的话就会被淘汰,被学校逼着离职。当然,更多的教员离职是因为考上教师编制或者转行干其他工作主动辞职的,所以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比较大。
第二个感受:收入跟工作成绩直接挂钩
影响教师收入的关键因素是工作成绩。工作成绩包括客观上的教学成绩、班级管理成绩等,也包括主观上的教学态度、领导印象等。
一线教师只要教学成绩足够好,收入就足够高。班主任只要班级带的好,津贴就相当可观。有的班级,考上重点高校的学生多,又有好几个学生考上了排名靠前的985大学,仅津贴班上的每位老师就能分好几万。
另外,学校搞了一个校长奖励,每年选一定比例的老师予以表彰,最高标准有十万。部分工作成绩优秀的教师,工资加津贴,年收入在二十五万以上。这样的收入在三线城市绝对处于很高的水平。
第三个感受:教书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
教书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一线教师要天天思考怎么把书教好?怎么把学生培养好?因为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班级要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们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很费大脑。
教书也是一个体力活儿,每天的作业批改;隔一段时间就要出一份试卷;下课的时候要跟学生谈心;要利用课余时间给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补缺补差;要参加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等等,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第四点感受:大家不怎么关心职称的高低
民办学校教师普遍对职称兴趣不大,虽然职称高的老师在基本工资方面稍微有点优势,但基本工资在收入中的占比并不高,教学成绩好的年轻教师,收入可以比教学成绩一般的高职称教师多一大截。简单地讲,学校的导向就是“以成绩说话”。
在这种导向下,高职称教师和资深的老教师也要跟年轻教师一样拼,否则每月收入比别人低好几千元,自己的脸往哪搁。
2)
其实公办学校跟民办学校一样,它也是特别看重工作成绩。公办学校的教师,如果教学能力强,班级管理水平高,地位和认可度就会非常高,只是教学成绩对他们的收入影响没有民办学校那么大。公办学校教师的收入主要跟职称相关,公办学校教师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职称评审积累材料。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么一个现象,许多公办学校的年轻教师比较拼,压力也比较大,但年龄到了一定的阶段,职称到了一定的高度,工作激情就会小很多。因为工资待遇已经上去了,没必要再拼了。
现在不管是教育行业,还是非教育行业,年轻人对编制都很有兴趣。许多在民办学校上班的年轻师范生报考教师编制,一旦考上了立马辞职,即便民办学校给的工资比公办学校高。可惜老陈超过35岁了,没机会了。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在民办学校当老师的朋友吗?他们的收入怎么样?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很直白,没编制就得谈钱
卷王就是这么来的,我打酱油一个月一万五,你打鸡血一个月两万,何苦来哉
所以公办学校老师非常不负责任,因为制度严重畸形,收入不与教书业绩挂钩,而是让领导满意即可
满意就好
民办学校老师压力山大,教学成绩不好,随时可能走人。有时候学生质量差,也不好教好。
我们这很多公办老师办的停薪留职,而后去了私立赚外块!有的年薪都50万往上
我们这个地方,教育是一门生意,学校的名称都是某某教育集团。从幼儿园到高中,几乎呈垄断现象。(一个县城三所初中全部是这个集团的,两所为私立性质,两所高中全是这集团的,一公一私)。好的老师差不多都在私立学校,另外公立的有各种限制能上的少。所以私立的收费就高,小学都是一万多一学期学费,老师的工资也就可观了,年到手的40万的也有,二三十万普遍。
老师给自己洗白文 一年休息200多天一年10多万 但是跟街道比差点吃的喝的拿的不同[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