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或许注定是一个将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当日下午2时22分,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拔地而起,成功将问天实验舱发射至预定轨道。“胖五”的这一次征程,顺便刷新了中国低轨发射重量和单体航天器重量记录,而最重要的是将“问天”实验室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基建狂魔正式走向太空!
在地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建狂魔已经遥遥领先,即便是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拍板虎头蛇尾的“巨额”基建法案奋起直追,也会因为资金利用率过低短时间难以奏效。而我们基建狂魔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星辰大海。这次随着“问天舱”的发射,咱们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了建设高潮,在未来的三个月里,人类历史上模块化空间站最快的建设速度将展现在你我面前,毕竟还有哪个国家能做到,从核心舱发射到空间站建成仅仅只用一年半时间的呢?
按照计划,三个月后,另一个20吨级的梦天号实验舱也将拔地而起,一个70吨级模块化的空间站在今年便可横空出世!当然,这一切还只是基建狂魔迈向太空征程的第一步,除了未来我们还有发射更多扩展舱段外,下一个目标将是月面科研站和空间太阳能电站。
先来看看中国空间站未来扩展舱中的光学舱,这个重达十几吨的用于最前沿天文学研究的光学舱被称作“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前后投入运行,将成为我国天文学界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先进也是最昂贵的研究设施。
而我国还在预研的在轨装配的大口径太空望远镜则更加充满科幻色彩,早在去年央视曝光的视频中,其外形如同星际战舰,又像轨道激光炮或者说是太阳帆飞船,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设计,它的电磁波信号接收面积将达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2.4倍,镜片面积更比哈勃大了近20倍,其观测能力和综合性能都要比后两者更强。而且这架望远镜将进行太空在轨组装,还将开创望远镜在太空搭建的历史。
与此同时,中俄已经签约建设月面科研站,月球空间站也是基建狂魔合乎逻辑的下一步。而利用月壤为材料,采用3D打印技术建造月面基地的项目,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探索。
不过,无论空间站、月面科研站还是太空望远镜,如果与空间太阳能电站相比只能算是小儿科了,空间太阳能电站才是最大程度发挥中国基建狂魔优势的超大规模项目。前者我们还面临着马斯克商业航天帝国这个真正的对手,他目前在可复用火箭等技术上领先我国,他也正在一步步实现的星链、星舰等巨型项目 ,但如果是在空间太阳能电站,或者太空城市等更高规模的项目,他恐怕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空间太阳能电站,太空城市此等高规模的项目,就像高铁等地面基础设施一样,恐怕也只有中国才具备资金、技术、政治意愿和长期执行能力等必要条件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级论证也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目前正在进行关键技术验证。
在当前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竞赛中,中国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工程验证阶段的国家,在重庆璧山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个能量传输地面实验基地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2028-2030年,将发射在轨试验航天器。2035年,将建成兆瓦级实验电站。2050年,将建成吉瓦级商业电站。
吉瓦级电站仅传输天线直径就达一公里之巨,整体尺度则达十公里级别,质量达近万吨!可见这个巨无霸项目不仅有巨大的技术挑战,巨额资金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超大规模的太空基建项目一旦实现,或者彻底改变游戏规则,使我们在未来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