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玉米小麦玩的是震荡,那豆粕玩的就是心跳了。一会儿暴涨,最高突破4000元/吨,一会儿又突然下跌,跌幅五六百。
豆粕这么一跌,不仅豆粕市场惊慌,连小麦也跟着要颤三颤。
为啥?
小麦上涨的因素有很多,豆粕助涨就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是豆粕猛涨以后,饲料企业一面给饲料涨价,一面呢还得想办法控制成本,于是麸皮等副产品需求大增,使得麸皮价格持续上涨。
另一方面呢,小麦也是重要的饲料替代,豆粕大涨以后,以及玉米供需偏紧,使得饲料企业对小麦的需求也开始升温。
再加上减产,以及临近五一下游备货等因素,小麦就接连上涨。
但是,随着进口大豆开始通关的消息,豆粕掉头就跌,而且跌得不浅,这么一跌,也让小麦心里难免要咯噔一下了,豆粕暴跌后,小麦的涨势还能挺得住吗?
答案是:能!

因为小麦减产的情绪越来越浓,预计即便小麦收获上市以后,依然会持续影响小麦市场。
首先是部分小麦主产区旱情依然持续。
虽然说没有确切消息,但是从市场反应来看,旱情对小麦的影响不会像网络上说的那么夸大,但是也不会是毫发无伤,所以大概率小麦产情的确会受到一定影响。
这个影响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
无论哪一个都会对小麦市场有直接影响,所以市场看涨情绪持续高企。
而在这样的情绪下,小麦很难大跌。
其次,政策对小麦支撑较强。
其实不光是对小麦,政策端今年对整个粮食市场的支撑都明显偏强,比如玉米,比如大豆,比如小麦等等。
一方面是国内国情需要。
从长期发展来看,农业依然是各行业里相对落后的一个行业,而农业往往是很多行业的基础,这就好比是水桶原理,一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板子,而是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板子。

很多与民生相关的产业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所以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然之路。
而粮食更是首当其冲,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的一号文件里,连续把粮食放在第一大板块的原因。
另一方面,国际动荡局势也要求国内粮食市场必须稳定。
主要就表现在自给自足,且储备充足,所以今年政策端接连发力,增储、提高最低收购价、提高种植补贴等等一系列措施,为的就是稳定粮价,保障种植者合理收益,增加种粮积极性。
所以,在今年新小麦收获以后,政策收购的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大,价格预计也不会太低,所以这也是小麦看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当前情况来看,小麦上涨其实更多是新麦即将收获,市场行情围绕最低收购价上下的一种调整,因为根据之前的分析,小麦最低收购价上调,以及各储备库提前开收新麦,基本给新麦划定了价格区间。

而新麦受晚熟期影响,并不能马上使用,所以在新麦上市后的一段时间里,陈麦依然是需求主力,这就意味着,陈麦需求仍高于新麦,进一步助推陈麦价格上涨。
所以,陈麦价格略高于新麦,这也是市场正常情况。
而从当前来看,小麦行情也确实正朝着这一方向前进,所以即便豆粕回落,小麦的支撑力依然较强,大跌的可能性较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小麦要大涨。
说白了政策对小麦的空间升高,但是并不是没有限度的,小麦轮换还有庞大的库存,一旦小麦涨势脱缰,轮换小麦必然会发力把小麦拽回到它应有的价格区间。
所以还是那句话,小麦看涨,但一定是有顶的。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