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于熟悉历史的人来说,提起明朝这个朝代,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来自于一些古装电视剧,比如锦衣卫、朱元璋,而作为封建历史上汉人的最后一个朝代,很多人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朝所留的历史资料,比其他朝代要少了很多,甚至连电视剧的导演都不喜欢拍有关明朝的电视剧
有些人觉得,可能是因为明朝存在的时间比较短,但事实上,明朝在中国所有的封建朝代中,已经算是十分长寿的了,而且有记载的历史典籍也不少,比如当初清朝乾隆帝,曾经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修撰了一部《四库全书》,而同样类型的历史点集在明朝也有一部十分出名的《永乐大典》
如果论起典籍的历史地位,《永乐大典》可以说在中国所有古籍的历史上,排名都在前三之列,这部书是由永乐大帝主持,并且亲自撰写了序言,甚至连这部书的名字都用自己的年号来代替
《永乐大典》全书一共22877卷,有记录成册的,大概有11095册,这部书记录的历史到底有多么全面?这么说吧,最远自秦朝,甚至是秦朝以前的朝代,《永乐大典》几乎全部收录,其中还包括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名人、典故、事件记录,以及各种有关古代文字的破解,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永乐大典》总字数达到了3.7亿,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一部历史书籍
至于为什么永乐大帝耗费巨大财力也要编撰这本书,其实主要还是这位皇帝的私心,因为当时朱棣夺下皇位,并不是通过继承的方式,而是抢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位子,朱棣登基以后,天下并不太平,永乐帝本人也怕自己死后,不仅会被世人嘲讽,也无言面对朱元璋,所以才在生前不停的征战修史书,就是为了让世人都铭记自己的好处
而《永乐大典》成书的过程也并不太平,朱棣去世以后,《永乐大典》就一直放在宫中典藏,到了嘉靖23年的时候,藏书的文渊阁发生了一场大火,《永乐大典》的手稿被烧毁了大半,留下了一部刊印的正书,而嘉靖皇帝为了让这部史书保存下来,立刻下令史官将这部书重新抄录,以备不时之需
但重新抄录《永乐大典》可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3.7亿字的著作,还要全部人工誊写,这件事一直到嘉靖帝去世以后,才堪堪完成,所以真正的《永乐大典》,其实是有两部的,一部是正本、另一部是手抄本
可惜的是,这两部书无论哪一部都没有传下来,首先是《永乐大典》的正本,明朝以后就没有出现过,有人猜测,或许是因为当年李自成进京时,将《永乐大典》和皇宫也一起给烧了
至于手抄本,清朝时期大部分是藏在皇宫里的,但到了清中期左右,皇宫里就已经开始流行偷盗,有些太监将《永乐大典》偷出来卖钱,十两银子一册,到了乾隆帝后期,《永乐大典》在清点时就已经剩下了不到8000册,清朝末期的时候,整个皇功的《永乐大典》更是只剩下了1000层
而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保存的《永乐大典》大概只有400册,我们国家虽然通过多年的回收,已经收集了200册,和这200册对比当初的一万多册,真的是连零头都不到
而至今为止,还有一种关于《永乐大典》的推测,那就是当年的唯一一部正本,并没有被烧毁,而是被放到了嘉靖皇帝的陵墓中,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以郭沫若为首的考古学家,要求发掘明朝黄帝陵的原因,但因为科技手段的问题,我们至今没有完全开发嘉靖陵的把握
或许有一天,《永乐大典》重新献世之后,中国的历史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变化,不仅那些模糊不清的朝代会更加清晰,而且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也可能会被颠覆,想一想,一部3.7亿字的历史古籍,将会给中国的史学家带来多大的震撼
不知在座各位对此怎么看呢?
意味着牛顿原名朱慈炖
那得问乾隆烧了多少了。其实直到清初,关于明实录,永乐大典等明朝官方文献应该完整还留存于故宫中,还有众多官修和手抄带出来残本散落民间,后来十全老人为了修四库全书,除了官藏书外,还大量搜集民间书籍,魔改后编入四库全书,该书成书后就把搜集来的原始资料全烧了,没留下一点。[笑着哭]
意味明史和欧洲历史都要重写
明陵内站几乎全部浸水,就算在里也全毁了。
意味着明朝永乐帝被掘墓
意味着书被找到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