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芬"老派"古偶从《花千骨》到《无忧渡》持续热播,传统风格仍具市场号召力。

满分娱乐 2025-04-17 14:44:29

《无忧渡》这部压箱底三年的剧突然"空降"播出,三天热度冲破9000,连带着导演林玉芬都被夸上了热搜。不过这回观众夸得有点"分裂"——一边沉醉于剧中的中式恐怖美学,一边又吐槽看得直想按快进。

要说这剧最抓人的,当属那股"聊斋味"。任嘉伦演的捉妖师和宋祖儿演的"阴阳眼"少女,搭档破获各种妖怪案件。第一集的人面鸮娶亲案,新娘子掀开盖头露出骷髅脸,配上阴森森的唢呐声,直接把恐怖值拉满。更绝的是剧组真敢下血本,实景搭建的妖怪集市、会流动的萤火路标,连钱袋上的绣花都成了破案的线索,处处透着"老钱风"的讲究。

但这份讲究也成了双刃剑。前六集讲了三个妖怪故事,主角感情线还停留在"互怼阶段"。有观众吐槽:"别的剧20分钟讲完世界观,这里三集还在铺设定。"特别是积压剧的身份暴露短板——当年按45集设计的叙事节奏,碰上现在观众"三倍速追剧"的习惯,确实有点水土不服。

其实林玉芬的"老钱风"早就是圈内招牌。从《花千骨》到《三生三世》,她拍仙侠剧就像织锦缎,每根丝线都要摆得熨帖。服化道要经得起特写镜头,虐恋戏码必须让观众跟着哭三回。这次《无忧渡》连妖怪的毛发纹理都清晰可见,可偏偏败给了"慢工出细活"的节奏。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观众看剧像吃快餐,前十分钟抓不住人就弃剧。林导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叙事方式,放在十年前能封神,如今却成了冒险。不过也有人觉得,在满屏工业糖精的仙侠剧里,能看到用心打磨的妖怪世界,这种"不合时宜"反而成了清流。

说到底,古偶剧市场正在两极分化:要不够快够刺激,要不够慢够精致。林玉芬的"老钱风"古偶就像件手工旗袍,知道的人懂它的针脚功夫,不知道的只觉得不如T恤方便。这种错位,或许正是传统制作团队在流媒体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1 阅读: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