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9月,眼看着朝鲜的大规模战事基本结束,宋时轮便跟随第九兵团返回了国内休整,凯旋而归本该开心,可在车辆驶到鸭绿江附近之际,他竟做出了一个令人疑惑的举动,只见他先是要求司机停车,下车后望着长津湖方向又愣了许久,紧接着更是脱帽弯腰深深鞠了一躬,等到身边人前来查看情况之际亦是赫然发现,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居然早已泪流满面。

当被问及原因之际,宋时轮这才缓缓道出,原来这些年每当午夜梦回之际,他都能回忆起长津湖之战的惨状,战士们的牺牲实在太大了,大到就连身经百战的他都无法接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长津湖之战咱们不是打胜了吗?为何还会牺牲这么多将士,当时的情况又到底是怎样的呢?
紧急出动其实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时轮将军所言非虚,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虽然胜利却也是惨胜,咱们的伤亡甚至比美军还要多,且各个都是悲壮惨烈,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冰雕连”大家都听说过吧?1950年11月下旬,美军战败向南逃跑时便发现了这一令人震撼的景象,一整个连的志愿军战士居然都被活活冻死,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一个退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保持着标准的战斗姿势,那模样就宛如一座座冰雕一样。

至于他们牺牲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是命令使然,他们必须坚守阵地等待伏击南逃的美军主力,奈何天气太冷这才不幸牺牲,而另一方面则是源于缺乏御寒衣物,这些志愿军战士既没有棉衣棉裤,也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几乎所有人都穿着单衣,在朝鲜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天气里,他们实在是无法坚持下去。
不仅如此,即便壮烈牺牲,在志愿军发现他们的遗体后,甚至都没来得及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竟然只是首长带头鞠躬,余下的将士们便再度投入到了战场之中。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朝鲜战争前期,尤其是长津湖战役期间时有发生,而这一桩桩一件件也无不透露着两个字,那就是“匆忙”,匆忙到没有时间给战士们准备棉衣,匆忙到无法给到烈士应有的尊重,当然了这也就是长津湖战役中我军伤亡如此惨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切的源头还要从朝战前夕开始说起,伴随着美军悍然发动仁川登陆,不久之前还连战连捷的朝鲜人民军只能不断败退,甚至一路从日本海边退到了鸭绿江畔,对此,美军的总指挥麦克阿瑟那叫一个自负,在他看来,东亚军队果然都是不堪一击,黄种人果然不是白种人的对手,所以在听闻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有意参战的消息后,他立刻就口出狂言道:“我倒是希望中国参战!”
闻听此讯,广大国人怎叫一个气愤了得,党中央何毛主席也是一样,故而没有犹豫,为了保卫东北边境,也为了援助朝鲜人民,10月7日,由宋时轮将军领衔的第九兵团紧急出动,几乎算是空着手便踏上了入朝的火车。
至于为何如此匆忙原因也不难理解,首先,一开始我们根本就没料到北朝鲜会擅作主张发动统一战争,更加没有料到,美国的反应如此之快、战力如此之强,还不到一个月就几乎将朝鲜打到了灭国的边缘,其次,彼时国内的战事还未平息,就在几个月前,大部分的精兵强将都尚在南方剿匪或是准备解放台湾,从东南、西南到东北的朝鲜,就算上级的决策再快,路程也需要花费时间。

最后这其实也怪宋时轮本人,作为湖南人的他错误预判了朝鲜的温度,还以为最冷不过零下几度的他又怎会考虑到棉衣棉服的问题呢?在他看来,战士们仅需最薄的“一斤装”棉衣就可以维持体温,还是直到抵达沈阳后这才发现,好家伙原来东北野战军这边穿的都是“四斤装”的棉衣,甚至就连这在“三九天”都不一定能顶住严寒。
三者合一,这才导致入朝作战之际,战士们一没粮草、二没衣物,所幸东北方面的友军够意思,在火车换乘时拿出了己方的全部库存,就连战士们身上穿的棉衣都送给了第九兵团,否则的话战时的伤亡可能还会更大。
当然了,说到这里相信一定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认为在物资还没有准备就绪的情况下难道就不能等一等吗?就算稍稍贻误了战机也总比让战士们白白牺牲要好吧?
的确,宋时轮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问题是时不我待,眼下的情况我军哪怕是一天都等待不起,原因很简单,就在我军北上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然兵分两路直逼江界,也就是北朝鲜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如果让敌人抢先占领鸭绿江南岸,届时依靠着强大的火力,志愿军恐怕连江都过不去,又何谈抗美援朝呢?

鉴于这种情况,没办法,即便缺衣少粮,志愿军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争取在美军彻底占领南岸之前将他们打回去,而这便是长津湖战役我军最大的战略目的!
长津湖战役由于种种原因,在正式作战之前,我志愿军算得上是缺衣少粮,根本没有调整到最佳状态,而美军总指挥麦克阿瑟可能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这才表现的有恃无恐,甚至还扬言在圣诞节前拿下整个朝鲜半岛,不过他显然是低估了一件事,那就是人定胜天,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比这更艰苦的仗数不胜数,我们又有哪次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呢?

回到战场之上,同年十月底,美军已然抵达元山岗,并直奔朝鲜临时政府所在地而去,不愧是精锐中的精锐,面对半岛的严寒,他们居然硬生生在几天的时间内抵达了长津湖畔,见此情形,为了粉碎敌人的计划,也为了趁其不备尽可能的消灭美军的有生力量,我志愿军四十二军果断出动,于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一带展开了阻击。
看到面前的部队,起初时美军还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朝鲜人民军的他们依旧沿用着老一套的战术,反观我军也是一样,从未与美军交过手的我们只能采取打国民党美械部队的招数,照这么打结果可想而知,刚一交手中美双方都懵了,美军惊叹“朝军”的战力为何突然变强,我军则惊讶美军比蒋军不知强了多少个档次。
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后,美军这才如梦初醒,不过即便知道了面前的部队隶属于中国,他们也没有丝毫慌乱,原因不难理解,只因通过刚刚的交手这些经验丰富的美国大兵一下子就大致探明了我军的火力构成,这般简陋的配置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再加上没有空军和稳定的补给线,己方根本没有失败的理由,更有甚者,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还自负的放出了话,那就是一定要在两天之内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但事与愿违,足足一个多星期过去了,陆战一师依旧寸步未动,被志愿军牢牢钉在了黄草岭,对此,这些美国大兵亦是感到了羞耻,可就在他们打算殊死一搏之际,11月7日凌晨,他们却赫然发现,那些看起来甘愿与阵地共存亡的志愿军居然悉数消失了。
虽然不知为何,但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陆战一师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进,而与此同时,第九兵团也总算进入了朝鲜境内,连续十多天的奔波早已让战士们筋疲力尽,还没等他们休整片刻,前线的消息亦是接踵而至,先是美步兵第七师第十七团已经抵达鸭绿江边的惠山镇,再是东线的陆战一师在突破黄草岭后已经在长津湖地区安营扎寨。
显然,这完全符合志司的战略部署,敌人已经进入了圈套之中,如今就只等两军短兵相接正式开战了,闻讯,宋时轮与陶勇二人亦是十分兴奋,奔波了这么久,如今功劳就在眼前,二人亦是没有犹豫,直接做出了决定,即,派遣十二万大军,对敌陆战一师进行分割包围!
这一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按照双方的兵力对比,两个军对一个师,就算再加上后续的其他联合国军和南朝鲜仆从军,也是十二万对十万,更别提我们还有三万预备部队,完全是优势在我啊!

但实际操作上问题却有很多,一来,从中朝边境到长津湖看起来不远,实际上却足有三百多公里,第九兵团的战士们还没有车辆,只能步行前往,长途奔袭之下即便能够赶上,体力也早就损失大半,战力更是锐减;二来,当天天降大雪,前文也说过,第九兵团的大部分将士都没有御寒的衣物,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第一夜便有数百人冻伤,而且越到后面冻伤的人越多。
三来,当得知中国参战之后,美军一直都在疯狂轰炸着中朝边境的交通要道,枪支弹药、粮食根本就送不到前线,一旦开打,粮食吃完就是吃完了,弹药打完就是打完了,压根儿没处补给。
三者合一,这仗该怎么打?
一场惨胜路途遥远、天寒地冻、缺衣少粮,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再好的战术也未必能发挥出作用,而事实也的确如此,11月26日,第九兵团的十余万将士终于抵达了战斗位置,次日下午四点三十分,战斗亦是准时打响。

在彭老总的预期下,此战应该是大获全胜才对,毕竟我军是出其不意,而且还对美军形成了包围之势,这仗还打不赢指挥官还不如回家种地。
起初战况也的确如此,趁着大雪纷飞,志愿军对美军发动了突然袭击,许多敌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便被悉数歼灭,见此情形,陆战一师的指挥官也只能下令后撤,敌人后撤我军就该追击,一夜过去,数万美军已然被分割成了五块。
胜利就在眼前,可就在这时变故却突然发生了,先是陆战一师渐渐恢复了状态,连续多次试图突出重围,靠着强大的火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即便以少打多他们也丝毫不落下风,甚至一度撕开了我军的包围圈。
随即,眼看正面突围困难,陆战一师又紧急叫来了空中支援,无数架战机对山头上的志愿军展开了疯狂轰炸,刹那间,我军阵地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发现志愿军伤亡惨重之后,11月29日,美军再度尝试突围,一支千余人的精锐部队强势杀出,试图打通古土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虽说最终我军靠着人数优势将其打得只剩下了两百余人,且幸存者悉数选择了投降,但在正面战场之上,截止至11月30日,我们的伤亡也足足达到了一万多人,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两成以上的人都是因冻伤失去了作战能力。
当然,伤亡归伤亡,目前志愿军仍然算是大获全胜,美军陆战一师被打的只能仓皇逃窜,反倒是筋疲力尽的我军在身后疯狂的追击,而在这一过程中,敌人的火力优势便体现了出来,跑着跑着他们就会利用高射机枪和自行火炮回头还击,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就只能用肉身硬抗炮弹,可即便如此大家也没有丝毫退意,原因很简单,只因就在12月1日,第九兵团指挥部刚刚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敌人的必经之路水门桥已被炸毁,如今的美军已然成了瓮中之鳖!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这边我军才刚刚冒死炸毁了水门桥,另一边的美军便快速将其修复,我军再炸,美军再修,连续几天下来志司竟震惊的发现,美军修桥的速度甚至比我们炸的还快。
没办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军也只能硬着头皮一边组成敢死队前去炸桥,一边全速前进争取用双腿追上美军的汽车、坦克。
可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靠着从日本三菱重工紧急制作的八套M2型钢木桥梁,陆战一师终究还是逃出了长津湖,历经千辛万苦却还是放跑了敌人的主力,虽说胜利者仍是我军无疑,但这样的结果却未免太憋屈了一些。

据统计,在整场长津湖战役之中,我军战斗死亡7304人,战伤伤员14062人,冻伤伤员30732人,总减员多达52098人,反观美军呢?就算加上联合国军和南朝鲜仆从军,一共才减员了一万三千多人,如此战损比说是触目惊心都毫不为过,而对于这样的结果,身为指挥官的宋时轮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当然了,这也就是在回国前夕,望着长津湖他不禁潸然泪下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