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北方草原上,契丹族逐水草而居,马背上的生活是他们的日常,而牧地则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为了争夺这至关重要的生存资源,部落之间时常互相残杀,战火纷飞,征战不休。在这混乱动荡的时代,一位英雄横空出世,他就是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凭借着超凡的毅力与聪明才智,历经无数次残酷的战争,踏破重重艰难险阻,最终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起了赫赫有名的大辽帝国。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而站在耶律阿保机身后,为他出谋划策、并肩作战的,正是应天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出生于公元879年,她的一生注定与传奇相伴。小字月理朵的她,十四岁那年,嫁给了二十岁的耶律阿保机,从此开启了她在辽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翻开《辽史》,不难发现,后妃参政且能取得辉煌业绩、名垂青史者并非少数,而述律平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史册对她的评价极高,称她“简重果断,有雄略”,短短几个字,却精准地概括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述律平绝非寻常女子,她骁勇善战,用兵如神,军事才能丝毫不输男子。在耶律阿保机东征西讨、统一北方的漫长征程中,述律平始终是他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她时而留守都城,稳固后方,让耶律阿保机无后顾之忧;时而随行军中,与将士们一同冲锋陷阵,在战场上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时而在帷幄之中运筹帷幄,为耶律阿保机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战术。她的身影穿梭于各个战场与营帐之间,在契丹贵族中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其中,述律平击溃寅底石所率叛军的战役,堪称经典。当时,叛军来势汹汹,企图夺走象征可汗地位的“旗鼓”和象征祖先的“神帐”,这无疑是对耶律阿保机部落联盟领袖地位的巨大挑战。关键时刻,述律平挺身而出,她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军队,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果敢的决策能力,成功击败了叛军,夺回了至关重要的“旗鼓”和“神帐”,保住了耶律阿保机的领袖之位,也让契丹各部对她刮目相看。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率精兵征讨党项,黄头、臭泊两个部族以为有机可乘,企图趁耶律阿保机后方空虚,袭击其驻地。述律平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亲自带兵迎战。她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冲锋在前,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在她的带领下,契丹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最终,述律平大败黄头、臭泊两部,她的军事才能从此不仅在契丹内部广为人知,更是声名远扬,威震四邻诸邦。
述律平的卓越之处,不仅体现在军事领域,在政治方面,她同样有着非凡的眼光和谋略。她深知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于是积极帮助耶律阿保机招揽人才,知人善任。其中,建议重用汉人韩延徽,便是她众多功绩中的一大亮点。幽州人韩延徽第一次见到耶律阿保机时,不肯下拜,这一举动激怒了耶律阿保机,他一怒之下将韩延徽扣留下来放马。然而,述律平却独具慧眼,不知从何处得知韩延徽“有智略、颇知属文”后,她立刻面奏自己的丈夫:“这小子虽然没向你下跪,但正说明他有骨气,不如把他招揽过来为我们所用。”耶律阿保机听了妻子的话,亲自去拉拢韩延徽。事实证明,述律平的眼光没错,韩延徽果然是个人才。他辅佐耶律阿保机仿行汉制,建立牙帐,开设官府,设置属官,修筑城廓,建立市场,制定婚嫁制度,并推行裁军重农政策,使得辽国逐渐走向强盛。耶律阿保机对韩延徽极为器重,赐名“匣列”,又授予他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等重要官职,将契丹的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
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病逝于夫余府(今吉林农安)。这一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让整个辽国陷入了动荡之中。当时,皇太子耶律倍留在东丹国为王,大元帅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机的次子)正忙于镇压各地的反叛活动。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述律平展现出了她的果敢与担当,毅然担起稳定辽朝政局的重任,总理国家大事。她亲自护送太祖梓宫回到辽上京(赤峰市巴林左旗),摄军国事。在她的英明领导下,辽国暂时稳住了局势。
然而,辽太祖的病逝,让契丹各部落及皇室诸王都看到了夺权的机会。在契丹,有着殉葬的风俗。辽太祖下葬时,述律平召集诸大臣,冷冷地问道:“你们都是先帝的大臣,思念先帝吗?”诸大臣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回答:“我们多年受先帝之恩,岂能不思念先帝?”述律平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说道:“既然你们都思念先帝,那现在就去见他吧!”说罢,她命侍卫将那些曾经跟随耶律阿保机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不由分说地统统砍了头,诛杀于辽太祖陵墓的墓道中,为太祖殉葬。
当杀到汉臣赵思温时,他却不肯屈服。赵思温站起身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毫不畏惧地向述律平发问:“先帝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这一问,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大家都等着看述律平如何应对这尴尬的局面。然而,述律平却迅速做出了反应,她镇定地回答道:“儿女幼弱,国家无主,我暂不能相从先帝。”紧接着,她做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举动——挥动金刀,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然后镇定自若地命人将这只手送到耶律阿保机的棺内代自己“从殉”。这一果断决绝的行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吃了这个亏之后,述律平殉葬杀人的把戏暂时收敛了不少,而赵思温也因此免于一死。
随后,述律平在上京兴建义节寺、断腕楼,为自己斩手殉夫之事树碑纪念。只可惜,岁月流转,如今这座断腕楼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段段传奇故事,供后人传颂。
时光匆匆,太宗耶律德光死于南下伐晋途中。随太祖征战的诸将畏惧述律平和其儿子耶律李胡的残暴,便在军中拥立原太子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为皇帝,大军随后返回上京。述律平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她大声咆哮道:“皇帝不是人人能做的,太宗死了,还有他幼弟李胡,轮不到不孝不义的耶律倍之子做皇上。”于是,她亲自带兵南下,企图夺回皇位。
两军在西拉沐沦相遇,隔河对峙。此时的局势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论兵力,耶律阮率领的是倾国之兵,皆是精锐之师。沿西拉沐沦几十里,军帐密布,刀剑林立,气势恢宏。而述律平的军队人数虽少,却采取了极为狠辣的手段——扣留了所有随征官兵的家属作人质,这使得随征官兵们投鼠忌器,心中多有顾忌。西拉沐沦是一条流沙河,河水虽不深,但流沙无底,军马徒涉,极易沉没,双方都不敢轻易横渡此河。
就在这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耶律屋质从中斡旋,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双方最终签订了和约。述律平释放了官兵家属,耶律阮也不再与她为敌。这场和约,便是辽国历史上著名的《横渡之约》。
经此一役,一代名后述律平失去了一切权力。然而,她并不甘心就此落寞。不久之后,她又与其子李胡密谋造反。可惜,他们的阴谋被察觉,耶律阮大怒,罚述律平去祖州为太祖守陵。最终,述律平死在了祖州。
这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巾帼女杰,就这样消逝在了历史的滚滚烟云之中。她的故事,犹如一首激昂的战歌,在辽国的历史长河中久久回荡,让人感叹,让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