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都在开展芯片制造计划,美国拿出520亿美元的补贴,欧盟也制定了430亿欧元的芯片扶持计划。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参与到这场芯片制造竞争中,其中包括英国。
相对于其它国家地区,英国的芯片产业相对低调,除了ARM这家公司之外,似乎没有太多知名的半导体企业。然而有25家英国芯片厂联手,或把美芯片法案给闹大了。
芯片是一个系统级的产业,细分到设计、制造、封测三大流程都有几千家供应商。更别说还有大大小小的半导体零部件企业,为芯片产业带来丰富的供应选择,繁荣发展。
但问题也来了,产业链分布在全球各地,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发生变数,影响了产业链的发展,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各国都开始了芯片本体化建设。
只要实现芯片本土化崛起,集中产业链资源,那么抗风险能力就能更强,提高自主权。
美国的做法是拿出52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邀请台积电到美国建厂,并且给美国建厂的国内外外企提供经济资助。补贴引起了不少厂商的建厂积极性, 工厂项目纷纷落地。
还有欧盟也会拿出430亿欧元扶持芯片发展,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芯片产能提至全球总量的20%。这是一个不小的目标,除此之外,英国业内也在开展芯片产业计划。
不过英国的芯片产业计划开展并不顺利,原本早该宣布扶持政策,却迟迟没有消息。
眼看各国地区都有自己的芯片产业计划,不是补贴就是优惠政策,而英国芯片企业迟迟等待的计划没有任何消息,终于坐不住了。不少当地芯片企业正催促政策落地。
根据2月中旬传来的消息显示,英国芯片公司要求英迅速行动,推出对芯片产业的财政补贴,否则就到欧盟或者美国建厂。据悉大约有25家英国芯片厂联合提出该要求。
英企这是要钱来了,别国企业有望享受巨额的补贴,而英企不愿自行承担巨额投入。
别的不说,单单是建设一座成熟芯片工厂就得花费几十亿美元,这对于工艺不那么先进的英企来说,是不小的财务支出。如果得到当地的补贴,那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可他们期待的补贴并没有到来,而且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别国企业很容易在拿到当地补贴后争夺产业资源,到时候英企再想采购半导体设备,开展产业规划就难了。
于是英企威胁若不推出补贴,就迁移出英国。这番举动或许会把美芯片法案闹大了。
都知道美国为了吸引外企到美国建厂,或者促使美企开展芯片项目,专门拿出520亿美元补贴。不管是美企还是外企,都有机会拿到这些钱。也有可能吸引英企的到来。
表面上对美国来说是件好事,参与者越多,芯片本土化的进展就越好,可真是这样吗?
首先若25家英企都到了美国争取补贴,多半会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钱就那么多,每个厂商都想拿到更多的钱,难免僧多粥少。其次巨头们或给美国施加更大的补贴压力。
小企业和大企业瓜分补贴,自然是大企业分得更多钱,毕竟投资规模都在几百亿美元以上。可如果小企业集中在一起,众口难调之下台积电,英特尔等巨头或许会不满。
大概率会要求美国拿出更多的补贴,但这件事没那么容易。当初美国为了520亿美元的补贴经历了几年的讨论,各种唇枪舌战之下才签订补贴法案,很难追加补贴额度了。
所以英企联手索要英国补贴的举动,或把美芯片法闹大了,有外媒表示,报应来了。
英国对英企索要补贴一事似乎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对当初中企收购英芯片工厂却很上心。中企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曾收购英国芯片厂NWF,实现对该公司全资控股。
不过后来英国反悔了,要求中企放弃NWF至少86%的股份,理由是涉及“安全”问题。说是安全,其实是看到中企经营NWF逐步开始好转,英国想“空手套白狼”。
现在来看,别说中企能否答应出售股份的条件,英企的出走威胁才是英国该考虑的。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