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时代,一些同学考低分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把老师的建议当耳旁风,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比如笔者学生时代曾遇到一些同学,老师说考试时一定要规规矩矩写字,不要写连笔字,可他们偏不听,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学过书法,就觉得自己写连笔字也漂亮潇洒,老师也能看懂。
谁知还真因字迹太差,在某个重要考试中被老师扣了2分,本来可以考全班第一,最后只能屈居第二。但更严重的情况是,写了宋徽宗的瘦金体后,在老师那里惹了祸。
初中相对于高中来说时间较为宽松,在这个阶段,如果一些学生发现自己的字迹不够工整,完全可以借此机会练习,这三年时间足以练出较为标准的楷体字迹,每天练一篇字帖并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然而在初中时,学生们的心思就如同他们叛逆的青春期一样,常常不受控制,老师让往东,他们偏往西。比如有个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他最近迷上了宋徽宗的瘦金体。
其实对于这种字体,很多书法爱好者并不确定它是否为一种规范的字体,因为它与传统工整的字体相比,显得有些怪异,很多人确实写不好。而这位初中同学自认为能力过人,于是在答卷时使用了这种字体,还得意地分享到网上。
原本以为能得满分并获得老师表扬,谁知老师直接给了个0分,表示这就是他挑战考试底线的代价。或许在这位老师眼中,宋徽宗的瘦金体本身就存在较大争议,而且宋徽宗的所作所为以及他所导致的靖康之耻,也成为了许多人的伤痛记忆。
所以在考试时写这种字体是极为冒险的行为,老师给0分并不是说这位同学的答案完全错误,而只是一种让他长记性的方式,让他永远记住这次被老师给了0分,使他下次考试时连尝试的念头都不再有。
其实在此笔者为大家总结几点原因。首先,这对考试效率不利,初中、高中的学习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也变得十分紧张,老师自然不希望学生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实际上,考试书写只要足够工整,楷体完全能够满足要求,为何非要走不寻常路,去追求一种大家普遍不太认可的东西呢?其次,一些同学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对自己太过自信,他们自认为写得很好,实则在老师眼中不过是小儿科。
我们无法保证在真正的考试批卷老师中,他们是否为书法爱好者。如果他们认为这位同学太过小儿科,甚至觉得他是在班门弄斧,有故意卖弄的嫌疑,自然就会对这个学生印象不佳。
遇到主观大题时,首先学生的答题字迹给人的整体观感不佳,老师可能就懒得认真去寻找其答案中的正确点,明明可以好好批卷,也许就会给比以往考试更低的分数,这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不要去挑战这样的底线。
还有一些同学本身的成绩和学业就不太理想,却还要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上浪费时间,这更让老师觉得可气。老师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认为他们为什么不用这个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所以直接给低分就是为了断绝他们的这种想法,防止他们以后再尝试。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卷老师批那么多卷子,一目了然的就是高分,看不清的就扣分,谁管你是什么字体还是内容多好,写不好就低分[点赞]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这明显有点嫉贤妒能了吧!写什么体只能能看懂文章就应该给分,考试卷没有规定字体呀!
说实话,瘦金体写出来真的不占优势(包括在软笔圈)大部分人都不屑写瘦金体。
不算小儿科 只是不规矩不治你?那我干啥的
这明显就是笔不出墨
老师有病吧!看不懂中文吗?又不是要你评价字体,看内容批卷好不好
不识货
瘦金体不给分?特么甲骨文写作文都有分好吧,还专门请专家把内容翻译过来再给的分[得瑟]
如果答题没问题,只要看的清的字体都该给分。但高考早就有项规定,不能故意在卷面留标记,不知这样字体算不算?
估计是答案内容错误,跟字体并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