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楼市如何?这么个宏观命题很难解答,只能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看。或者拿其中的一两类房子来看。
近期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关于老破小的争议。
一边是有业内人士看多老破小,认为其已经跌无可跌,超跌反弹在即;另一边却是数据显示,老破小正在被市场加速抛弃,尤其超小面积和内环区域跌幅惊人。
乐观的人觉得老破小已经筑底了
乐观派认为,经过近期的深度调整,不少老破小已经跌去了一半市值,部分已接近腰斩。
以杨浦区密云小区为例,其2021年均价高达13.2万/平,而到了2024年10月,竟跌至6万多,跌幅超50%。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杨浦区控江六村从2020年的10万/平,到2024年10月也跌至4.2万/平,跌超60%。
如此巨幅的下跌,让老破小的租售比优势凸显。数据显示,不少内环老破小的租金回报率已达3%以上,远超目前的银行存款利率。
以普陀区曹杨五村为例,这个以1955-1997年老破小为主的小区,租售比竟然已经吊打豪宅扛把子浦东新天地。
此外,老破小还有其他的附加价值。首先是地段,多位于市中心,配套成熟,生活、通勤便利,而这在宅基地日益稀缺的今天已属不可再生的资源。
就算这些都不看,部分老破小还有未来拆迁改造的预期,也会对房价形成支撑。随着"双集中"供地新政落地,不少过度透支未来购买力的新房项目面临去化压力,老破小的性价比优势反而更为凸显。
乐观派认为随着市场回暖,老破小有望率先企稳反弹也不是没有道理。
更加理性的数据让买房人更悲观
从数据来看,市场对老破小似乎并不买账。链家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24年1-10月,70平以下、且房龄20年以上的老破小,成交占比同比去年依然下滑。
放眼全市数据,2000年以前建造的70平以下老破小,近年来市占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在2022年4-5月已跌破30%的关口。
进一步细分可以发现,这种下跌在40平以下的超小面积房型中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2024年40平以下老破小市占率较2019年大跌35%,跌幅明显高于整体跌幅。同期,30平以下户型的市场份额几近归零,购房者的选择已经用脚投票。
从区域分布看,内环内老破小的处境最为尴尬。数据显示,内环老破小市占率从2019年的15%降至2024年的不足9%,降幅高达39%,在所有环线中"领跑"。
反观外环及郊区,老破小占比跌幅相对温和。分析认为,这与近年来内环新房和次新房的快速增加有关,它们凭借更好的品质,快速蚕食了老破小的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外环及郊区的新房供应量较少,老破小的竞争压力也就相对较小。
与存量房源的高龄化相比,上海购房者的购买力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数据显示,2024年300万以下总价的老破小成交占比大幅攀升,相比之下,高总价老破小则遭受明显冷遇。
随着改善型住房需求崛起,有实力的购房者更倾向选择品质更好的新房,而这超出了绝大多数老破小的能力范畴。
价格的变化或许是最能说明问题的。2019年,上海老破小房价比全市均价高出9.52%,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变为-5.45%。
2023年12月,老破小房价首次跌破全市均价,此后这一差距更是逐月扩大,到2024年12月,其均价已较全市水平低5.45%,跌幅明显更大。
孙少睡认为,上海老破小的前景并不乐观。尽管超跌或许带来阶段性的反弹机会。但从中长期看,其在区位、品质等方面的劣势已日益凸显,这在新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内环区域尤为明显。
随着新一代购房者的崛起,他们对居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老破小被市场淘汰的进程进一步加速。
未来除非拥有独一无二的区位资源或改造价值,否则老破小想要在与新房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恐怕难度不小。
对于广大购房者而言,或许还需要再等一等,等待市场进一步分化,才能最终决定是bottom fishing还是弃之不顾。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场老破小的存亡之战中,市场才是最终的决定者,任何个人都难以左右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