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给农民养老金,网友们已经吵翻了天。反对者的理由是农民没有交过养老保险,不能违反《社会保险法》。支持者认为农民做了很多贡献,现在老了,理应给养老金,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到底该不该给。
今年两会期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让1.7亿多人受益。
虽然再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是好事,但143元依旧是偏低的。所以,很多委员和代表都非常关注农民养老金,建议能快速提高一下,缩小和城镇退休职工的差距,同时还能促进消费。

我们先来理清几个概念,有人说现在发给农民的不是养老金,而是养老补贴。在官方的表述中,可从来没出现过养老补贴,都是说养老金。如果只是补贴,那就不应该叫养老金。就像低保,它就是最低生活保障补贴。
第二个是农民没有交过养老保险,新农保制度在2009年才建立,现在领养老金的农民,确实大部分都没有交过养老保险。
但没有交过,就不能领吗?有些人总是拿《社保法》说事,说法律规定只有交了养老保险,才能领养老金。
但真的是这样吗?别忘了视同缴费年限这个词,什么意思呢?就是社保制度建立之前,你没有交过养老保险,那可以根据你的工龄来算,工龄多长,就算是交了多少年。实际上也是这些年份,也是一分钱没交过。
而这个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城镇职工才享有,农民是没有的。农民和城镇职工都是工作,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为什么农民就没有呢?
我觉得这个张翼代表的提议就不错,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说现在进入60岁的农民,交公粮,交农业税,交了很多,也可以视同缴费年限。

据了解,中国农民向国家缴纳公粮长达57年,承担农业税48年。有人说交农业税是应该的,城镇职工也要交税。那不管是交公粮,还是交农业税,随便按哪个视同缴费都是可以的。
现在农民100多元的养老金,确实是非常少。能买几袋米,几桶油呢?是无法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总有人说农民还有土地,还可以养活自己。合着七八十岁的农民,就应该继续下地劳作,不能像城里老人一样歇着。
张翼还建议农民基础养老金,应该每年涨30元,10年后,农民养老金总额实现翻倍,达到500元-600元。对于这个建议,我是举双手赞成,10年后也就是2035年,一个月600元的养老金,也不算多了。
其实,我想了一下,关于农民养老金的争议这么大,还是因为在制度上没有保障。现在已经有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少还没到退休时间的农民,也在交养老保险。

如果把现在正在领取养老待遇的人,全部纳入进去。同时,可以按照交公粮或者交农业税的时间,视同缴费年限,那农民领养老金也就没什么可说的,每年调整也就有了依据。
我还是那句话,给农民养老金,不是恩赐,而是他们应得的,更是对他们的弥补。提高农民养老金,也不是负担,它有助于乡村振兴,对于扩大内需有立竿见影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