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天下,大运摩托。”
“大运”是我国重卡及摩托车领域的知名品牌,凭借着经典的广告词让观众们印象深刻。
大运集团的老板远勤山,也借此赚下不少财富,摇身一变成为了“运城首富”。

很多人只知道他人前的华丽风光,不知他曾经为了赚钱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
他从帮人运输粮食来谋生,到开始运输摩托车。
运城到杭州之间1800公里的路程,他期间往返6天只在经过服务区的时候休息过4次。
草根出身到成为“运城首富”,他付出的汗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心酸。

远勤山出生在陕西运城一个贫困的山村里,他是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但却并没有因此得到厚待。
他的家庭共有7个孩子,他父母打工赚来的钱只能够维持最基本的温饱。
远勤山的出生,只不过意味着家中多了一张开口要饭的嘴。
好在他非常的懂事,从小便知道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量避免给家里添麻烦。

他上学之后,家里的条件变得更加拮据。
在远勤山的印象里,每一次该交学费时,就是他最发愁的几天。
他不敢告诉父母,更不敢让父母因此发愁到长出白发。
这样的思想在他的心里面长期压抑着,也让他开始变得抵触上学。
他想要早点出社会打工,不仅可以帮助父母分担压力,更不用再因为学费的事情发愁。
于是,远勤山初二那年,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辍学。

他是家中最小的那一个,全家人的希望都在他的身上,但他还是没能带着希望走下去。
他的爸爸虽然无能为力,但也只能接受现状,帮远勤山找了一份还算是稳定的工作。
去方圆几里的村庄里低价收粮食后,再将粮食搬到粮食站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
远勤山很感谢父亲为他找的工作,每天都以最阳光积极的心态去迎接。
尽管每天不是在扛粮食就是在扛粮食的路上,尽管他的体格经常会被累得气喘吁吁,但他对于这些却丝毫不介意。

比起身体累来讲,他更害怕的是赚不到钱,无法帮家里分担重任。
当时他一个月能赚到将近20块钱,在当时已经算是偏高水平的工资,甚至比一些工人的工资还要多。
每当他把工资上交给父母的时候,便是感情人生最有成就感的瞬间。
但远勤山并不想一辈子做一个搬粮食的工人,他想要去外地闯荡一番,想要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舞台上。
他很迷茫,直到有天看到堂哥家的摩托车,他的人生突然间被指明了方向。

1986年,18岁的远勤山还在粮食站工作,每天重复着搬货、收粮食和送粮食的过程。
他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不止一次想过要离职。
但他一想到这份工作是父亲当初求人帮自己找来的,离职的想法也就瞬间烟消云散。
那年春节,他的堂哥从广州骑着一辆摩托车回来。
当摩托车的轰鸣声穿过村中的大街小巷时,无人不为它感到十分的羡慕。

那个年头能在村里面买一辆摩托车,肯定是在外面赚了大钱。
远勤山看到堂哥骑着摩托车之后,心中也充满着羡慕,甚至还有点“嫉妒”的感觉。
他不理解为什么堂哥和自己年龄差不了几岁,现在就能混得这么好,而他本人还是在粮食站打工。
于是,他好奇地走到堂哥面前,和堂哥聊起了天。
“堂哥,你这才出去几年就买摩托车了,这车得不少钱吧。”
他的堂哥听完之后和远勤山详细地讲了一遍,这也是在间接的,让远勤山看到了未来的路。

“不贵,广州那边批发摩托车的比较多,便宜,你就说我开这辆,在咱这儿少于3000块钱买不了,在广州不到2000就能拿下。”
远勤山听堂哥说完之后十分震惊,他没想到区域之间的差价居然会有这么大。
同时,他的脑海中也浮现出一个想法。
“如果我从广州低价买摩托车,再在运城高价卖出的话,能赚到不少钱。”
因此他开始为了这个想法,而付出行动。

但他手中并没有本金支持他去创业,无奈之下他只能去找亲戚们借钱。
他的期望是3000块钱,可当时谁会拿出来那么多的钱给他创业。
远勤山只能挨家挨户地敲门,但他面临的是来自亲戚们的嘲讽和白眼。
但无论被否定了多久,他最终还是凑到了3000元的资金。
那时他不知道的是,他正是凭借着这3000元的借款正式开始了贩卖摩托车的生涯。

当时他坐火车来到广州,为了省钱,他带来足够的干粮和水,买的也是最便宜的车票。
到达广州之后,他按堂哥之前给过的地址,来到了摩托车批发市场。
五花八门的摩托车让远勤山感到眼花缭乱,他在市场转了一下午之后,看到一辆十分喜欢的摩托车。
当他去询问价格的时候,6000元的高价把他吓了一跳,他从未见过如此豪华的摩托车。
之后他才发现,他所在的市场是进口专区。

于是他又跑到了国产摩托车区,在那里买了一辆价格2000元的摩托车。
当时他并不想在广州过夜,本着节省开支的心理,他开始骑着摩托车回程。
从广东广州到山西运城之间,有足足1800公里的路程,而他要骑着摩托车回程,实在是一件十分折磨的事情。
但除此之外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给摩托车办理托运的话成本会更加昂贵。
于是,他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上路了。

因为不熟悉路线,他的速度要放慢很多,尽管是在高速上,还是会十分害怕。
尤其是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一个人实在害怕便会唱歌来壮胆。
远勤山一路上经过了多个服务区,但秉着早日回家的原则,他始终没有停下过脚步。
直到加油的时候,他才会在服务区睡上几个小时,睡醒之后便又开始抓紧时间上路。
长达1800公里的路程,他骑摩托车骑了6天5夜,期间只加了4次油,他也只休息了4次。

当他到达运城时已经是精疲力尽,但想到车子很快便能拿去卖钱,他心里的甜蜜和激动便掩盖了一路奔波的辛苦。
摩托骑回来后第三天,便有人上门想要购买这辆摩托车,并给出了3500元的高价。
摩托车卖出去之后,除去路上的成本和其他费用,远勤山赚了足足有1000元。
这让他看到了商机,看着手中的1000元,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对于成功是如此的接近。
这也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让他找到理由坚持下去。
从这时开始,他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卖摩托车上。

远勤山在第一次做生意吃到甜头之后,便将重心全部放到卖摩托车的上面。
至于他父亲之前为他求来的工作,他虽然感觉离职的话很对不起父亲的辛苦付出。
但在那里工作赚不到钱不说,每天还要做着繁重的农活,让他实在是喘不过气。
现在大好的机会就摆在他的面前,远勤山并不想就此错过这个机会。
他在和父亲商量之后,毅然决然辞去了粮食站的工作,专门做起了买卖摩托车的生意。

离职之后,他马不停蹄地再次踏上了前往广州的路。
那时候正值冬天,天气寒冷,甚至还刮着阵阵寒风。
广州的天气虽然没有北方冷,但也是让人感到窒息。
远勤山在市场买完摩托车之后,便开始骑着车返程。
当他离运城越来越近的时候,地面上因为下雪的缘故,有些地方形成了冰面。
远勤山保险起见只能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摩托车,但还是会因为地面滑而差点摔倒。

在不知走了多久,他的摩托车突然开始打滑,直接倒在地上旋转180度。
而远勤山本人在跌落在地面上时,受到摩托车的惯性直接在地上转了一圈,最后被甩到了沟里。
正值冬天,他穿的虽然是厚衣服,但也抵不住这样摔。
最后他忍着剧痛,爬上坡将摩托车安置好,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便继续上路。

但他的情况已然不适合再继续前进,最后一位开着卡车的好心大哥路过,看到远勤山的情况不对,便将他扶上车,将摩托车也放在了后备箱。
感受到温暖之后,远勤山直接在副驾驶上昏迷过去。
等他醒来时,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身边是他的家人。
他因为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再加上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情况有些严重,但好在最后还是转危为安。
那段时间他躺在医院,每天想到了很多时间,甚至还幻想了下他以后的商业帝国。
他知道人不能只生活在幻想世界,于是便立马摇了摇头,停止了他的“摩托车帝国梦”。

那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现在所幻想的事情,在未来的某一天全部会变成现实。
治疗期间他突然想到:
“我一个人来往广州只能运送1辆摩托车,如果再拉上好多人呢,那不就是收益成倍吗?”
于是他开始盼望着出院,他迫不及待拉着一帮人去赚一笔大钱。
当他出院之后,便开始组织着身边想赚钱的人陪他一起去广州购买摩托车,然后再骑回运城。

当时很多人看到高额的报酬,纷纷踊跃参加。
但是长达1800公里的路程确实是考验人的工作,因此有很多小伙伴回来之后不愿意再次参加。
到最后剩下的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他是最不会轻易放弃的人,也是远勤山成功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人。
转眼间他已经23岁,凭借着几年来往返广州买卖摩托车,他手中已经攒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逐渐的,他不想再花费巨大的人力成本去往返广州,而是想要开一家零售店卖摩托车。

于是他找到了厂家,并和其签订了合同,正式成为了品牌摩托车旗下的经销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当地选址开店。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他在市里盘下了100多平米的店面,正式开始了创业的道路。
从摩托车经销商到成立“大运集团”当时运城并没有特别大的摩托车零售店,而远勤山正是赶上了这样一个机会,他的店一举成为了市里大有名气的摩托车店。

当时国内掀起一股“下海经商”的热潮,而他创业正好有着良好的条件支持。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他的摩托车零售店发展的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了运城最大的摩托车车行。
开业几年之后,他们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每年200万元。
远勤山时常亲自在店里帮忙给客户介绍各款车型,丝毫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一路走来,能获得现在的成就有多么的不容易。
他更不想因为赚到钱之后便开始膨胀,因为这样反倒会害他自己。
远勤山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在市里面开了分店,就连在下县以及周边的城市,也都有他的代理商。

这让他感觉到,他的事业或许还有着更大的进步空间,这也促使了他野心的成长。
随着市场开始饱和之后,他的目光也不仅仅放在摩托车的身上。
1997年,远勤山成立了通达集团,也就是“大运集团”的前身。
他想要开拓更大更宽广的市场,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于是借别人的东风,不如自己来创造东风。”

当时他的朋友和他说,为什么不做一手厂家,自己生产摩托车呢?
这句话给了远勤山很大的启蒙,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彻底进行转行。
成立“大运摩托”,坐上“运城首富”的宝座远勤山虽然想要自产自销摩托车,但技术始终是围绕在他身边最大的一个问题。
那段时间他经常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发愁,那时他的处境简直就是进退两难。

当时他要是将刚成立的公司关停的话,投入的成本肯定是拿不回来的。
但他想向继续前进的话,必须要克服技术和资金两方面的问题。
正当他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贵人”的出现,解决了他眼前的所有问题。
那个人,是正大集团的一位有地位的领导者。
对方邀请远勤山一起,在广州成立了大阳、大运摩托车生产基地。
在技术方面,正大集团的那位老总满足了所有的一切,他找到领域顶尖的技术员,高薪聘请他们来到工厂。

满足了一切的需求之后,工厂开始正式投入生产。
短短一年的时间,大运、大阳两家工厂共生产摩托车150多万台,发动机200多万台。
他们不仅在国内热销,在正大集团老总的营销下,甚至在国外也建立了接近于完整的销售链。
当远勤山看见他的心血被销往世界各地时,甚至不经意间在工厂流下了眼泪。
这代表着他的人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离成功又更加进了一步。

直到2008年,大运牌摩托车还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独家的摩托车供应商。
但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也有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上。
曾经占据着很大市场的“大运摩托”,逐渐也被一些晚辈逐渐代替。
这让远勤山感到很是费解,究竟要怎样才能让他的品牌不被时代所淘汰呢?
他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再次进行转型。

这一次,远勤山将目光放在了重卡上,他想要将重心转移到重卡,从此开始重卡时代。
当时很多人不看好这个项目,但他却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2009年,山西大运汽车制造公司正式投入生产。
截止到2009年底,大运集团已经形成了以摩托车生产经营、重卡研发再加上房地产“三业并举”的格局。
远勤山不仅带领着整个大运集团越来越好,还带动了运城本地的经济发展。

2019年,51岁的远勤山以55亿元的身价荣登胡润百富榜,并成为了“运城首富”。
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更带动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他的“大运集团”成为了当地的代表型企业。
从搬送粮食起家,到往返于广州和运城之间买卖摩托车,再到一首成立“大运集团”,远勤山的经历是非常励志的。
为了成功,他经历的磨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只要有所付出,必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