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举牌”吗?那个本应传递祝福的举动,如今却沦为色情交易的工具,手持卡片的女孩对着镜头微笑,文字却写在隐私部位;看似温情的短视频下,藏着“6元定制,当天发货”的暗语。更可怕的是,那些本该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竟成了这条产业链的“猎物”……
最近,央视曝光了一条暗藏在“举牌”背后的灰色利益链。原本,人们举着写满祝福的牌子与网友互动,如今却演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色情交易。记者暗访发现,有人将“举牌”包装成“果举”(裸体举牌)、“腿举”等隐晦服务,价格从三四元到三四百元不等,甚至支持“私人订制”,买家可以指定动作、时长、裸露程度,交易完成后,视频被加密打包发送,避开平台监管。
更令人揪心的是,未成年人成了这条链条中的“棋子”。一名化名莎莎的高中生,朋友圈里既有盲盒和零食,也有打着马赛克的色情举牌预览视频。她最初只是好奇购买,却在利益诱惑下成了代理,用同龄人的身份拉更多人下水。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孩子被零花钱吸引,从买家变成卖家,甚至组建层层代理群,利用QQ、微信私域交易,群内禁言、退群监控,俨然一套成熟的“黑产模式”。
平台算法成了帮凶。一旦你搜索过相关关键词,擦边视频便会源源不断推送,每刷必新。即便举报,换个关键词又能死灰复燃。更讽刺的是,所谓的“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虚设,97.2%的未成年人拥有上网设备,但平台既无法精准识别年龄,也未强制开启保护模式,任由算法将孩子们推向深渊。
这场交易中,没人无辜。代理们深谙流量密码,在抖音、快手、闲鱼等平台发布擦边内容引流,用“有意向私信我”的话术勾联买家;主播们穿着黑丝渔网袜,将文字写在胸、腿上,甚至提供裸聊服务,价格低至5元每分钟。法律学者直言,这类行为已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但暴利面前,总有人铤而走险。
有人说,这只是网络世界的“常态”。但当一个高中生用朋友圈贩卖色情视频,当平台算法不断将未成年人推向深渊,我们还能沉默吗?去年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清朗”行动关闭上千违规群组,可这场战役远未结束。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法律铁拳,更是全社会的警觉,家长多一分关注,平台多一层审核,每个人多一次举报,或许就能拉住一个即将堕入黑暗的孩子。
你刷到过这类“举牌”视频吗?如果发现身边有未成年人参与,你会怎么做?